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956389
大小:2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29
《幼 儿 园 常 见 传 染 病 知 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知识一.流行性腮腺炎1.病因:腮腺炎病毒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⑵传播途径:通过唾液、飞沫传播;冬春季为流行高峰。⑶易感者:学龄前儿童多发;患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3.临床表现⑴腮腺肿大、疼痛。可一侧或双侧同时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边缘不清,有微热、触痛,不发红,无化脓。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张口或咀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⑵中度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4.并发症:脑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听神经损害等。 5.隔离和预防⑴隔离患儿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失为止,但要至少于发病后10天。回园时须持医院开据痊愈诊断证明,交医务室经大夫同
2、意后方可回班。⑵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勤晒被褥。⑶对易感者可连服板兰根冲剂3-5天。⑷接种流腮疫苗等。6.治疗⑴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半流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⑵对症处理:高热可用退热药,局部可敷以醋调金黄散减轻疼痛。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消肿散瘀。 ⑷积极治疗合并症。 二、手、足、口病1.病因:病毒感染。2﹑流行病学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⑵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发。 ⑶易感者:5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型病毒有免疫力,维持时间尚不清楚。3.临床表现⑴口痛,厌食,低热。⑵口腔粘膜可见小疱疹或溃疡,舌、颊粘膜、硬腭等处为多,偶尔
3、波及牙龈、软腭、扁桃体和咽部。 ⑶手、足掌背可见斑丘疹,后转为疱疹,2-3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躯干少见。⑷病程短,症状轻。 4.隔离和预防⑴隔离患儿二周。⑵对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进行消毒。⑶注意室内开窗通风,物品消毒等。5.治疗⑴对症处理:保持口腔卫生,口腔溃疡处可局部涂药。⑵防止继发感染。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三、水痘1﹑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组病毒。2.流行病学⑴传染源:急性期病人。⑵传播途径:飞沫或被疱疹浆液污染的物品。冬春季多见。⑶易感者: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到成人期有20%的人可发生带状疱疹。 3.临床表现⑴发热、咳嗽
4、、流涕、食欲不振等。⑵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初为红色细小斑丘疹,数小时后变为圆形的,有薄膜包围的"露珠"状疱疹,周围有红晕,伴有痒感,1-3天后疱疹变干结痂。以躯干、腰、头皮多见,四肢稀少,呈向心性分布;常成批出现,在同一时间内可见斑丘疹、疱疹、干痂。口腔粘膜、咽部、眼结膜也可见皮疹,破溃后形成溃疡。 4.并发症:继发感染时可引起败血症。也可见脑炎、心肌炎等。5.隔离和预防⑴隔离至皮疹全部变干脱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2周。⑵注意室内通风。⑶对易感者接种水痘疫苗。6.治疗⑴对症处理:发热时用退热剂;保持皮肤、指甲清洁,避免抓破疱疹,如疱疹已破或有继发感染者,局部涂用1%龙胆紫等。⑵有
5、继发感染时可用抗生素。⑶按医嘱进行其他相关治疗。四、猩红热1.病因:A组溶血性链球菌。2.流行病学⑴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带菌者。⑵传播途径: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玩具、毛巾、书、衣被等间接传播。冬春季多见。⑶易感者:2-8岁儿童多发。3.临床表现⑴发热、头痛、咽部疼痛、颈前淋巴肿大。⑵发热24小时出现皮疹,由中耳、颈部蔓延至躯干及四肢,24小时内遍布全身。皮疹为弥漫性针尖大小猩红色小丘疹,疹间无正常皮肤,有痒感。面部潮红,可见"口周苍白圈"、"杨梅舌"。 4.并发症⑴化脓性并发症:中耳炎、副鼻窦炎、肺炎、乳突炎。⑵中毒性并发症: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⑶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6、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小球肾炎。5.隔离和预防⑴隔离患儿至症状消失后一周;有化脓性并发症者隔离至炎症痊愈,并持医院开据痊愈证明方可返园。⑵患儿病后3周内要注意经常查尿和心电图,及早发现和治疗肾炎、心肌炎等合并病症。⑶对患儿的分泌物和污染物品进行消毒。⑷对易感儿童可口服板兰根、复方新诺明等。6.治疗⑴对症处理:用淡盐水漱口,高热时用退热剂。⑵抗生素治疗。五、流行性感冒1.病因:流感病毒。2.流行病学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⑵传播途经: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多发于冬季和冬末春初。⑶易感者:儿童以及其他易感人群。3.临床表现⑴突然起病,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
7、。 ⑵伴有轻度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⑶病程持续约一周。4.并发症肺炎、脑炎、脑膜炎、循环功能障碍等。5.隔离和预防⑴隔离至热退后2天或症状消失为止。⑵注意室内开窗通风。⑶易感者可服用板兰根3-5日。⑷增强体质,合理营养,保证充足睡眠。⑸养成良好卫生习惯。⑹少去公共场所,不去病家串门。⑺有条件者接种流感疫苗。6.治疗⑴对症处理。⑵有合并症或继发感染者,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略)。六.细菌性痢疾1.病因:痢疾杆菌。2.流行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