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949638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29
《《促织》教案(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促织》教案(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教学目标】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归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理清本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品味人物描写细腻传神的语言。通过了解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理解本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以前朝“治世”殃民之事揭露“康熙盛世”黑暗现实的创作构思。【教学重点】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归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理清本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品味人物描写细腻传神的语言。【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和现实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
2、一课时一、预习沉浸: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松龄生平、时代背景、作品特色等资料。课堂交流,教师总结重点:蒲松龄字号、作品类型、艺术特色。2、学生熟读全文,借助工具书,通解全文。按照教师课前提示的实词虚词列表进行归纳整理。课堂上分小组汇报成果,教师梳理总结,要求学生课后上交此项作业。3、学生通读全文,彻底解决疑难词句。具体进程是:①交代应解析怎样的词句、语段;②简略提示解析方法;③逐一解析一批词句、语段;④词句、语段解析小结。关于应解析词句、语段的交代:应选择比较典型的。所谓比较典型,是指:a有疑难,但课本未加注;b课本虽有
3、注,但有别解;c反映一种词法、句法、修辞法,便于举一反三。具体选析哪些,由同学提出,教师确定。关于解析方法的提示:a有辞书作依据;b联系语境揣摩;c联系旧知识比较、拓展;d联系课文中其他词语顺带解释。具体做法是学生先答问(较长语段试译),然后教师点拨。二、作业:1、思考课后题。2、完成练习册。三、教后记:第二课时一、学生齐读全文,理清情节,教师帮助梳理体验:1、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促织,即“虫”)2、指名一生讲故事,(提示:围绕标题“促织”展开复述,只简述故事梗概,不细叙具体细节,所谓梗概,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的开
4、端、发展、高潮、结局。)其他同学边听,边紧扣线索给每段加一个标题。征促织||——捕促织||——卜促织——得促织||——失促织——化促织——斗促织||——进促织||——议促织3、按小说情节发展来分析,明确《促织》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让学生体会故事一波三折的特点。学生再次默读阅读课文,编写情节提纲:序幕(起因)第1段朝廷征促织开端第2段成名被摊派交纳促织发展第3~4段成妻卜促织成名按图索促织高潮第5~7段成子毙促织化促织斗促织结局第8段成名献促织尾声第9段作者评促织4、文章始终围绕促织一条主线,成名一家忽悲忽喜,
5、喜而转悲,悲而复喜。围绕这条主线情节具体有几次波折?体会这样安排有何妙处?5、请生细读课文第六段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成名心理变化的词依次填入横线上,并体会心理描写的妙处和作用(每条横线只填一个字)。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促织则(怒),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悲),见子气息惙然则转而为(喜),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愁)。忽闻门外虫鸣则既惊且(喜),然见促织短小则认为它(劣);视之,意似良,又转而为(喜)。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恐)。二、作业:1、试拟本文情节提纲。2、简要分析成名形象。三、教后记:第三课时一、鉴赏感
6、悟:1、生散读本文结尾,思考:本文的结局是喜的,但本文是喜剧吗?2、如果是悲剧,是社会悲剧,命运悲剧还是个人悲剧?课文哪里点明必然是社会悲剧?3、故事为什么要把背景放在明朝?(借古讽今)4、“异史氏”的评论如何理解?二、比较反思:“我朝宣宗,最娴此戏,曾密诏苏州知府况钟进四个。一时语云:‘促织瞿瞿叫,宣宗皇帝要。’此语至今犹存。”(沈德符《万历野获篇》)“宣宗酷爱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妇,伤其妻,
7、亦自经焉。”(《梅村诗集笺注》转引吕毖《明朝小史》)提问:这两则史料在《促织》里是否都用上了?第二则史料和成名一家的遭遇很相似,并已具备一个完整故事的轮廓,为什么不按照这个故事的轮廓来展开情节,而要另外虚构一些离奇、虚幻的情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三、作业:1、完成下发的打印练习。2、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四、教后记:本篇教学主要重点是:1、文言语法现象的整理。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因在初中涉及较少,高中必须引入系统学习,从本单元及第五单元开始逐渐扎实基础。2、关于作者以前朝“治世”殃民之事揭露“康熙盛
8、世”黑暗现实的主旨的揭示,以“喜剧”是否为“喜剧”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挖掘作者深意,以及对于蒲松龄的评论所蕴含思想的理解。www.jb1000.com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教学资源网www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