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苏轼诗词中的江月意象 (2)

【课外阅读】苏轼诗词中的江月意象 (2)

ID:31939820

大小:2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29

【课外阅读】苏轼诗词中的江月意象 (2)_第1页
【课外阅读】苏轼诗词中的江月意象 (2)_第2页
【课外阅读】苏轼诗词中的江月意象 (2)_第3页
【课外阅读】苏轼诗词中的江月意象 (2)_第4页
【课外阅读】苏轼诗词中的江月意象 (2)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外阅读】苏轼诗词中的江月意象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外阅读】苏轼诗词中的江月意象[内容提要]   “江、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两个古老的意象,常常被作为具有象征性的景物在诗词经常出现,易于引发起人们习惯性的联想和固定情绪。由此可见,这两个意象的抽象意蕴是理性思索积淀的结果,是理性思维结果的形象化表现,带有深刻的文化原形积淀色彩。本文重在揭示苏轼诗词中,“江、月”意象在理性之外更具深度和普遍情理的抽象性、有更丰富深厚的意蕴内涵的特点及其原因。[关键词]    江  月    理性     理性色彩及特征     苏轼“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

2、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在初唐文学天空中张若虚曾诗意的追问过宇宙的永恒起始。李白也一边唱着“大江茫茫去不还”,一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感慨“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就是“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也会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而悲秋,因《月夜》而猜想“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足见“江月”是伟大诗人共同青睐的“尽意之象”。同样,作为宋代文学大家的苏轼也曾这样表述自己的人生观:“惟江上之清风与山

3、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作为宋代文官制度下的知识分子,苏轼既对人生有着超脱的认识,又尽忠职守于自己的社会价值使命。所以他的诗词作品中唱和酬答、现实生活场景描写之作甚多,但也不乏一些即景抒怀、思念亲友或孤独处穷的诗作来表现他心灵深处的情感波动。这类作品中“江月”意象多次出现,含意深刻。本文试图以这几类诗词为主要考察对象,并联系全部诗词作品中的相关内容与历史上其他著名诗家作品中的“江、月”意象进行比较,探讨苏轼诗词中“江、月”意象的特色。                        一

4、【课外阅读】苏轼诗词中的江月意象[内容提要]   “江、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两个古老的意象,常常被作为具有象征性的景物在诗词经常出现,易于引发起人们习惯性的联想和固定情绪。由此可见,这两个意象的抽象意蕴是理性思索积淀的结果,是理性思维结果的形象化表现,带有深刻的文化原形积淀色彩。本文重在揭示苏轼诗词中,“江、月”意象在理性之外更具深度和普遍情理的抽象性、有更丰富深厚的意蕴内涵的特点及其原因。[关键词]    江  月    理性     理性色彩及特征     苏轼“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

5、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在初唐文学天空中张若虚曾诗意的追问过宇宙的永恒起始。李白也一边唱着“大江茫茫去不还”,一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感慨“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就是“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也会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而悲秋,因《月夜》而猜想“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足见“江月”是伟大诗人共同青睐的“尽意之象”。同样,作为宋代文学大家的苏轼也曾这样表述自己的人生观:“惟江上之清风与山

6、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作为宋代文官制度下的知识分子,苏轼既对人生有着超脱的认识,又尽忠职守于自己的社会价值使命。所以他的诗词作品中唱和酬答、现实生活场景描写之作甚多,但也不乏一些即景抒怀、思念亲友或孤独处穷的诗作来表现他心灵深处的情感波动。这类作品中“江月”意象多次出现,含意深刻。本文试图以这几类诗词为主要考察对象,并联系全部诗词作品中的相关内容与历史上其他著名诗家作品中的“江、月”意象进行比较,探讨苏轼诗词中“江、月”意象的特色。                        一

7、(一)“江”意象江水作为一种千古长流的客体,具有顺势而流、绵延不断、亘古长存、一去不返的特点,直观切近、形象的体现了事物运作递进的单维与连续性。因而每每被中国人用来联想与表现时间、机缘、功业乃至年华、生命的不可复返性,使人在怀古悼今、怀旧自伤的不尽感慨中生发出对生命、爱情、事业等价值追求及其不如意的无限惜憾感喟。而作为幼慕贤良、少怀壮志的苏轼,满怀一腔建功立业的热忱、满腹救国的计策谋略,渴望有所作为,但却一生屡遭谗害,抱负不得实现,壮志难酬,只能颦眉蹙额、喟然长叹;加之宦途坎坷,长期奔波在外,仕途失意的苦闷与漂泊异乡的思乡念亲之情不禁油然

8、而生。苏轼一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其对“江”的广泛经历、关注,加上作者心中源源不绝的苦痛与江水绵延不断的特点相契合。所以作者就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滚滚逝去的江水。那么“江水”自然就成为消解诗人心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