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古代文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及其思维走向

【课外阅读】古代文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及其思维走向

ID:31939703

大小:2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29

【课外阅读】古代文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及其思维走向_第1页
【课外阅读】古代文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及其思维走向_第2页
【课外阅读】古代文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及其思维走向_第3页
【课外阅读】古代文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及其思维走向_第4页
【课外阅读】古代文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及其思维走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外阅读】古代文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及其思维走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外阅读】古代文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及其思维走向 诸葛亮在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受到上自皇帝下至庶民的普遍赞誉,这与文人们对诸葛亮的评论密切相关。或者可以说,正是历朝历代文人对诸葛亮一生言行的反复诠释与渲染,才形成了诸葛亮文化现象这一中国社会独特的人文景观。在中国浓重的政治文化氛围中,文人们对诸葛亮的评论愈来愈趋于道德化、绝对化,致使诸葛亮的形象距其本来面目愈来愈远,而文人们在圣化诸葛亮的过程中越来越认同于官方文化,同时其君子小人判然两分的思维模式也给民众以巨大的影响。    一    古代文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在魏晋至隋唐、宋、元明清这三个历史时期有较明显的变化。魏晋至隋唐时期的

2、评论较朴素平直,以肯定者居多;宋代有褒有贬;元明清时期则盛誉者居多,批评者绝少。    1.魏晋至隋唐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距诸葛亮生活的时代未远,又属战争频仍阶段,人们评价诸葛亮比较客观,多以公允平和的语调论之,但亦有道德评价的因素在内。    陈寿(233——247年)是最早对诸葛亮做出全面评价的人。他在《三国志·诸葛亮传》后有一段集中评论,其核心是“用心平而劝戒明”,其结论是“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陈寿的评价就事论事,言简意赅,高度概括,致使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诸葛亮的评论,不管赞同陈寿的看法与否,其议题

3、均莫能出其范围。    最早从忠义、正统的角度肯定诸葛亮的,是蜀汉的君臣。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在诏策中即强调诸葛亮“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的意义,借此标榜了蜀汉政权的正统性。此后不久,习隆等大臣在请求为诸葛亮立庙的奏折中说:“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王室之不坏,实斯人是赖。”仍着意强调诸葛亮对汉室兴衰的意义。晋武帝司马炎曾感慨若得诸葛亮以辅,可无“今日之劳”,并赞叹“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其善一也”。司马炎所谓的“善”,其实是“忠”,是从一般忠君的意义上去讲的。西晋张辅强调:“睹孔明之忠,奸臣立节矣。殆将与伊、吕争俦,岂徒乐毅为伍哉!”亦如此意。  

4、  东晋的习凿齿(?——384年)在当时文人对诸葛亮的评论中是一个比较关键的人物。他赞扬诸葛亮以仁德之心执政,“法行于不可不用,刑加乎自犯之罪……诸葛亮于是可谓能用刑矣,自秦汉以来未之有也”,将诸葛亮视为秦汉第一臣。更重要的是,陈寿《三国志》以魏为正统,习凿齿作《汉晋春秋》,首倡帝蜀寇魏论。因为此时东晋偏安江南,“其事有类于蜀,为偏安者争正统,此孚于当代之论者也”。从这样的角度出发,习凿齿认为周瑜、鲁肃是“小人”,因其尽臣礼于孙氏;诸葛亮为“君子”,因其“有匡汉之望”、“有宗本之心”。习凿齿这一提法,与刘禅对诸葛亮的评价“参伊周之巨勋”以及“忠武侯”的地位相呼应,诸葛亮的

5、忠义逐渐成为后世文人评价诸葛亮的主题。    隋朝短祚,评论不多。唐朝李白、杜甫、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著名诗人都有咏怀诸葛亮的诗篇,他们主要歌颂诸葛亮“欲尽智能倾僭盗,善持忠节辅庸昏”的忠义与才能,尤其赞其“誓将雄略酬三顾”的豪气。“倾僭盗”显然具有鲜明的倾向性,但同时也有“天地三分魏蜀吴”的客观看法。唐朝宰相裴度(756——839)认为遍阅旧史往哲,“或秉事君之节,无开国之才;得立身之道,无治人之术;四者备矣,兼而行之,则蜀丞相诸葛公其人也”。他斥责陈寿、崔浩“皆以变诈之略,论节制之师;以进取之方,语化成之道(成就教化之道)不其谬欤”裴氏此论从谋义不谋利的角度,为诸葛

6、亮的北伐作了一个苍白无力的辩护。薛逢“赤伏运衰功莫就”亦为此意。晚唐薛能(817——880)则“病武侯非王佐才”,言“焚却蜀书宜不读,武侯无可律余身”,讽刺诸葛亮不明上天意愿,权变诈伪,连年征战,既扰民,又未能兴汉,他辛辣地嘲笑“当时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魏晋至隋唐时期对诸葛亮的评价,可谓方方面面,举凡诸葛亮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道德人品,均已涉及,其特点是较为平直。    2.两宋时期    在历代文人对诸葛亮评价的过程中,宋朝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其中,正统观念的影响和理学的发展最为关键。北宋的积贫积弱,南宋的偏安江南,使汉民族处于深重的民族危机之中。在王朝呈

7、衰败之势以及民族危难之际,诸葛亮作为“兴复汉室”的一面旗帜,特别能起到激励人心的作用,因而北宋后期到南宋一代,有关诸葛亮的评论很多。这些评价自然而然地从民族感情出发,从正统观念出发。与东晋习凿齿改变《三国志》正统说的做法一样,南宋朱熹《资治通鉴纲目》一反《资治通鉴》以魏为正统的做法,再次以蜀汉为正统。其原因,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四五所言:“(宋)高宗以后,偏安江左近于蜀,而中原魏地全入于金,故南宋诸儒乃纷纷起而帝蜀。”朱熹此意与习凿齿完全相同,但他的影响则比罢官返襄阳的习凿齿要大得多,清人蓝鼎元曾谓“紫阳《纲目》大书特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