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939471
大小:2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29
《【作者信息拓展】印象柳宗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作者信息拓展】印象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叠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写于815年。我16岁时背诵。那时“文革”正如火如荼,而个人命运恰如诗中描绘的,抑郁痛楚。于是这诗不用背,凭心灵感应便朗朗上口,以至于2008年11月参加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年会到广西柳州柳侯祠,与150名文艺记者一起站在柳宗元塑像下,讲解员刚张口“城上高楼……”后面的诗句就流水般涌出,汩汩的,在心里。 好的诗文,历经千秋万
2、代。诗活着,诗人便活着。 这便是柳宗元。 柳柳州治柳 想不到厄运缠身的柳宗元还能有这样轻松诙谐的诗: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这首《种柳戏题》写于他到柳州的第二年春。刚刚几个月,公堂上的椅子尚未坐暖,他就带着百姓江边种柳去了。“思人树”一句,他用了《史记》的典。《燕召公世家》说召公在棠树下决案断狱,处理公务,使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召公死了以后,百姓感怀他的功德,不砍伐棠树,作歌咏颂。至今《诗经》中存《甘棠》一首。柳宗元希望自己种植的柳
3、树垂下阴凉覆盖柳州土地,高耸蓝天支撑柳州的天空,还自谦道:惭愧的是我没有什么良好的政绩可以流传呀! 柳州古为南夷,地处偏僻,丛林遮天,毒蛇遍地,疾病猖獗,民不聊生。柳宗元于815年农历六月二十七日到达柳州,一到任就开始了繁忙的公务:七月十六日,为聚拢人心亲赴雷塘祈雨;八月,为传播文化、教化百姓,重修柳州文宣王庙,十月竣工,开庙兴学;转年三月,于州治城北凿井,结束了百姓取江水不洁不便的历史;同年春,率民众于柳江边植柳,并鼓励州民开荒,多种树木,又种柑二百株于城西北隅;第三年九月,在柳州城南门外筑东亭完工;另柳州旧有大云寺,毁于火
4、,百年无复,宗元至柳,即筹复造,十月复就…… 这样一张繁忙的公务时间表,拿到当今信息时代,也不落伍。 柳宗元治柳州,后人总结五大德政:废除奴俗,解放奴婢;兴办学校,提倡文教;掘井取水,关心民生;反对杀牲祀鬼,破除巫术陋习;种柑植柳建亭,美化城市环境。 柳宗元治柳4年,柳州面貌大变。“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逋四归,乐生兴事。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园洁修,猪牛鸡鸭,肥大蕃息。子严父诏,妇顺夫指,嫁娶葬送,各有条法,出相弟长,入相慈孝。城郭巷道,皆治端正,树以名木。柳民既皆悦喜。”(韩愈《柳州罗池庙碑》)好一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5、、百姓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纵观古代文学史,文人骚客千万,又有几个能有如柳宗元那样被百姓敬奉为神呢?阴骘的宪宗李纯做梦也不会想到,正是他给了柳宗元一片一展政治理想的土地,尽管边远,尽管贫瘠,柳州成就了柳宗元。柳宗元能不轻松诙谐吗? 可惜只短短4年。 柳州有柳江,自古即称柳州,并不因柳宗元而改姓。唐有习俗,以地名代称人名,柳宗元因而号柳柳州,治柳4年即亡于任所,官场便生忌讳,言不可至与己同姓地为官,为官即死。 官吏会死,文人会死,皇帝会死,而百姓不死。悲剧柳宗元柳宗元逝于柳州。终年47岁,青春鼎盛,百病缠身,多年积弱而亡。
6、 中唐文坛一颗熠熠发光的星宿,一个10岁就能与人讲道论文,时称“神童”、21岁考中进士、26岁又考上博学弘辞科并进入仕途、在政治上有一番大作为的人,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去了。 柳宗元是那样的激扬文字、那样的激扬斗志。考察唐朝中叶,还没有一个文人有如柳宗元那样强烈的变革意识和变革意志的。他极其憎恶他所生的政治时代,朝廷昏庸,藩镇割据,民不聊生;他极其憎恶他所生的文学时代,六朝骈体文盛行,浮华虚妄之气遍被文坛。 柳宗元这个人,有恨就要去针对,去搏击。 他与韩愈政治观点相左,但他仍与他结伴同行,一起倡导“古文运动”。他大声疾呼要作
7、“辅时及物”、“褒贬讽喻”之文,这场从文体、文风、文学语言全方位掀起的文学改革,不仅在中唐引领一代风骚,而且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与柳也成为终生的文学契友。柳宗元死后,柳州百姓立庙祭祀,韩愈亲自撰写《柳州罗池庙碑》纪念他。 柳宗元年纪轻轻即“以高文为诸生所宗”。依唐代世风,他完全可以做一个李白式的骚人狂客,“天子呼来不下船,自云臣是酒中仙”。他却要竭力割除弊政,奋不顾身地投入永贞革新运动,打击宦官弄权和藩镇割据,强化朝政,制裁贪暴,进用贤能,减免税赋,以一腔青春热血去冲锋陷阵,成为王叔文改革派的一员骁将。而正是这
8、场政治改革让他的命运发生陡转,33岁就驶入了人生的冰河期。 一个男人,33岁,生命正宛如一轮朝阳,却在一个早晨被永远地冰冻、永远地冷藏了。 柳宗元的悲剧是中国封建史上所有投身变革的文人士子们的悲剧。清末戊戌六君子喋血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谭嗣同那年也33岁,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