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雨巷》教案(第课时)(07版鲁人必修四)

2.6《雨巷》教案(第课时)(07版鲁人必修四)

ID:31937896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29

2.6《雨巷》教案(第课时)(07版鲁人必修四)_第1页
2.6《雨巷》教案(第课时)(07版鲁人必修四)_第2页
2.6《雨巷》教案(第课时)(07版鲁人必修四)_第3页
2.6《雨巷》教案(第课时)(07版鲁人必修四)_第4页
2.6《雨巷》教案(第课时)(07版鲁人必修四)_第5页
资源描述:

《2.6《雨巷》教案(第课时)(07版鲁人必修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雨巷教案(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掌握“姑娘”的象征意义。(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2、通过对抒情主人公“我”、意象“雨巷”等特点分析,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3、通过朗读来体味诗歌的语言特点。(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2、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的喜爱的态度。【教学重点】1、把握意象,体会

2、诗人感情。2、掌握象征意义。【教学难点】分析理解诗中“姑娘”、“我”等意象,及其象征意味。教学目标1.理解意象,通过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2.把握本课思想内容,在课堂上背熟一部分课文3.体会文中“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朦胧诗的特点2.把握作者情感3.丁香姑娘的含义4.真正做到课堂背诵教学方法1.朗读法:朗读课文,感知本文的意境美,含蓄美2.启发法:通过图画进行引导启发3.探讨法: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雨巷,一条多么悠长的雨巷;雨巷,一条多么寂寥的雨巷;雨

3、巷中,彷徨着一位诗人,又彳亍着一位姑娘。他们在雨巷中飘然相逢,又飘然相散。这景,这情,诱使过多少读者遐想幽思!这诗人笔下的“雨巷”,究竟是怎样熔铸而成的?究竟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思?且让我们一起来细细探寻戴望舒的《雨巷》。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诵全诗,正音: 彷徨(pánghuáng)彳亍(chìchù)颓圮(tuípǐ)寂寥(jìliáo)   惆怅(chóuchàng)   2、学生再放声朗诵一下这首诗歌,请注意感情和节奏的把握。3、提问: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  幽怨、低沉。  教师总结: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豪

4、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清丽明快,而是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忧愁4、再请一位学生读整首诗。5、朗读指导:现在请大家欣赏一下全诗的朗读,也随着朗读来看一看怎样的江南雨巷。  注意:朗读节奏、重音、语速。    (课件播放配乐朗诵)⑵ 提问:我们感受到诗的总体节奏是舒缓悠扬的,诗人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处理造成的呢? 明确:   ①、每行三顿。   ②、单字顿都设在行首。   ③、复沓手法的运用。   ④、叠词的妙用。   ⑤、诗的押韵,每节押“ang”韵二、三次。   ⑥、使用排比。   ⑦、大量带有很浓情绪色彩的词:寂寥、愁怨、冷清、太息

5、、凄婉、颓圮、忧愁。   ⑧、双声叠韵词:芬芳、彷徨、惆怅。  教师总结:这些手法的运用形成了一种悠长舒缓、低沉徘徊的旋律,营造了一种凄婉迷茫的意境,加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形成了一种音韵美。二、写作背景及《雨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里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将它投寄到《小说月报》。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为“

6、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三、聆听录音,感知内容。1、这首诗讲了个怎样的故事?细雨春日,一位青年撑着油纸伞彷徨在雨巷,他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也撑着油纸伞向他走来,走过他的身旁,走尽这雨巷,最终他还是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在这雨巷。2、全班朗诵,说说你听读后的感受。感受:忧伤、惆怅、凄婉、寂寥和朦胧的美。3、你是如何获得这种感受的?明确:诗歌内容,具体说是语言。四、研读诗歌,把握意象。1、我们的忧伤、惆怅等感受来自语言,作者并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意象来表现某些情感。说

7、说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征是什么?(小组交流)明确:意象特征雨巷悠长、寂寥油纸伞古朴我惆怅丁香姑娘美丽、惆怅、寂寥篱墙颓圮破败、荒凉。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明确与朦胧并存,也就是说它的意境是明确于朦胧并存。意境是通过意象来表达的,所以要把握意境就得从意象入手,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5个意象,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意象是如何集明确与朦胧于一身的:第一个是雨巷。明确:下着雨的江南小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朦胧: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

8、美。第二个是油纸伞。明确:这是件真实的雨具。朦胧:油纸伞不比自动伞,它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第三个是我。明确:“我”就是指诗人自己。朦胧:指像诗人那样迷失方向,处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的先进青年。第四个是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