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919542
大小:27.2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27
《七年级生物上册2.1.4《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济南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七年级生物上册2.1.4《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济南版) 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教学目标: 观察种子的呼吸实验现象,了解植物的呼吸。 说出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理解植物呼吸作用的意义。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对“植物呼吸作用”知识的建构,主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记录数据,分析讨论“种子的呼吸作用现象”。引领学生归纳总结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公式,并探讨植物呼吸作用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深入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与区别。知识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呼吸作用的应用”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能够解释生
2、产、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课前准备 萌发的大豆种子;透明保温杯,温度计,蜡烛,燃烧匙,试管,玻璃导管,漏斗;澄清的石灰水,清水等用具,幻灯片,多媒体。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发放萎焉的萝卜和新鲜的萝卜,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萝卜放久了会出现什么现象?这些问题与种子的呼吸有关。出示学习目标:板题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阅读 自主学习二、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本P60—63页,思考下面问题: 演示实验种子的呼吸现象 实验步骤2、3、4中的现象分别说明了什么
3、? 你认为该实验必须用保温杯吗?这样设计有什么道理? 呼吸作用的概念、表公式及意义?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 通过学生自学,基本了解本节的主要内容,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实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有大致的认识,为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合作探究放映多媒体,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强调指出:甲、乙瓶装有萌发的大豆种子,丙、丁煮熟的大豆种子,并分别用醒目的红、蓝标签注明。 实验一:种子呼吸释放热量 请各小组的组长介绍该实验开始时甲、乙、丙、丁保温杯中的温度计示数。 请同学用正确的方法读出现在的温度计示数。引导学生思考产生此
4、现象的原因,总结出种子呼吸释放出热量。 教师同时指出,热量是能量的一种。除此以外,种子呼吸还能产生水。 你认为该实验必须用保温杯吗? 这样设计有什么道理? 过渡:种子进行呼吸时释放热量的同时还要消耗氧气 实验二:种子呼吸消耗氧 请2位同学上台将蜡烛点燃,教师提问:为什么蜡烛会燃烧呢? 提示:突破“种子呼吸消耗氧”实验的分析做好知识铺垫。 请同学将燃烧的蜡烛分别放入甲、丙两瓶内。 教师提醒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并能准确地说出实验现象: 教师引导:丙瓶中的蜡烛继续燃烧,甲瓶中的蜡烛熄灭,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为什么
5、甲中的蜡烛熄灭了? 过渡:萌发的种子在消耗氧的同时,又会产生什么呢? 实验三:种子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为增加学生对二氧化碳特性的感性认识,教师先准备实验,让学生观察、推测。让一名学生用玻璃管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观察现象。 启发学生利用乙、丁保温杯设计实验,证明种子呼吸作用是否释放二氧化碳。 种子呼吸能否产生二氧化碳呢?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各小组讨论交流,确定自己的实验方案。 教师引导: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特性 ①要求学生注意一定要设立对照实验并严格控制实验变量的唯一,种子、清水、石灰水都要等量,以增
6、加实验的说服力。 ②小组同学合作,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用具,依照课本上的操作完成该实验,体验动手、动脑的快乐。 ③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评价,培养合作能力。同时总结出:种子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 实验四:验证种子呼吸消耗有机物。 教师出示两个同时购买的、大小相同新鲜的和干瘪的苹果,说明它们的______重量。让学生推测思考其中的原因,并能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得出结论:种子的呼吸消耗有机物。 小结:进一步深入分析呼吸作用受到温度、水分、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的影响。 让学生总结呼吸作用的概念: 试着写出呼吸作用的公式:
7、 过渡:萌发的种子能够进行呼吸作用,植物体的其他器官是否也进行呼吸作用?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老师制作的根、茎、花、果实进行呼吸作用的动画。鼓励学生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教师引导:组成这些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什么?煮熟的种子、菜叶为什么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总结出:呼吸作用在所有的活细胞中进行。 教师同时强调: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而全面。 过渡:呼吸作用释放出的能量有什么意义呢? 三、呼吸作用的意义: 展示多媒体。强调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除一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失以外,其余部分用于
8、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有机物的合成与运输、细胞的分裂与生长等。 四、呼吸作用的应用: 联系生活实际,前后知识的比较,使学生经历一个再认识的深化过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