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917918
大小:29.0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27
《xx-xx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教学案单元单元小结与测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XX-XX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教学案单元单元小结与测评 课东西方先哲 一、孔子与柏拉图思想的比较 .相同之处 时代背景:都处在社会变革的时代,面临着如何治国等问题。 政治方面: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二人都较重视统治者的作用,并且都最终倾向人治。 教育方面:都创办学校,均主张“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教学。 历史影响:都未能实现各自的政治理想,但其思想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不同之处 社会背景:孔子处在奴隶制崩溃、礼崩乐坏的社会转型时期;柏拉图生活在希腊奴隶制发展时期。 思想内容: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仁”“礼”和“中庸”思想为核心;柏拉图的思想核心是“理
2、念论”和理想国。 治国主张:孔子是“贤人”治国,统治者的首要任务是加强自身的修养,用自身的道德去感化人民;柏拉图是“哲学王”治国,要求统治者要掌握治国的知识。 政治主张:孔子的“仁”最根本标准是天下和国家的利益,面对分裂,要求建立一个统一开明的贵族政体;柏拉图只立足于雅典城邦而非整个希腊国家的统一。 二、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比较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哲学 思想敬鬼神而远之唯心主义,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思想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 政治 思想仁与礼; 为政以德建立哲人统治的理想国;以法治国;国家的目的是和谐与效率归纳
3、六种政体,提出法治优于人治 伦理 思想中庸伦理学主题:正义中道即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 教育 思想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启发式教 学、当仁 不让于师等创办阿卡德米学园。既重视政治的研究,又重视自然科学知识创办吕克昂学园。教学方法别具一格;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三、中西方“中庸”思想的异同 .不同 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有哲学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思想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及”。 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 .相同 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极
4、端化。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从图1到图2的转变说明孔子 A.放弃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B.没有坚定的信念 c.找准人生的目标和定位D.热爱教育事业 解析:选c 孔子周游列国,但不断碰壁,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返回鲁国后,专心于文化教育事业,因此答案为c。 .孔子说:“以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安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其他的星辰便会自行在周围旋转运行。”孔子心目中这样的国家应该是 A.齐B.鲁 c.周D.晋 解析:选c 孔子的思想主张是维护周礼,因此答案为c。 .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反映了
5、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 解析:选c 材料反映出孔子强调君臣等级关系,应是其“克己复礼”主张的体现,答案为c。 .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思想界的巨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二者共同之处是 A.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治国主张 B.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 c.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子弟 D.对现实社会制度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 解析:选D 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其行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恢复“礼崩乐坏”的社会秩序,孔子试图利用周礼来重新构建和谐有
6、序的社会,而柏拉图则通过《理想国》一书表达自己重新建构有序理想社会的国家,所以二人政治主张的共同之处在于力图构建新的和谐社会,故D项正确。 .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记载了埃菲比亚军训制度。参加军训的青年在暂时放弃一些权利、服役两年后,才正式取得雅典公民权。这一制度的存在说明当时雅典 A.民主政治的范围较狭窄 B.对外殖民扩张战争频繁 c.履行义务是获取权利的前提 D.城邦体制漠视个体权利 解析:选c 材料强调“参加军训的青年在暂时放弃一些权利、服役两年后,才正式取得雅典公民权”可知在古代雅典,公民的人身自由与政治权利的享受也不是无条件的,权利的获取必须以相应义务的履行为前
7、提,故c项正确。 .亚里士多德认为,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但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这种观点 A.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 B.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 c.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性质 D.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解析:选A “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是唯物主义,“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是唯心主义,反映了其思想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 .孔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