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程培养计划

名师工程培养计划

ID:31908293

大小:5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26

名师工程培养计划_第1页
名师工程培养计划_第2页
名师工程培养计划_第3页
名师工程培养计划_第4页
名师工程培养计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名师工程培养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宁都三小名师工程培养计划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抓住“研训教结合”为突破点,在全校教师中树立学习意识、研究意识和发展意识,着力构建教师终身学习的机制,促进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教师群体的形成,营造教师成长氛围,搭设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引导广大教师立下志向学“名师”,积极培养成“名师”,创造条件出“名师”,特制定名师工程培养计划。一、指导思想实施培养、使用、储备并举的人才开发战略,建立和完善教师队伍成长的长效机制,坚持“梯次培养、引领示范”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壮大骨干教师队伍群体,在校内形成名师梯队,努力造就一支观念先进,素质优良,业务

2、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促进我校的可持续发展。二、组织机构成立我校名师工程培养领导小组:组长:刘卫东副组长:廖伟民、刘春、彭先悟、陈活生成员:李清明、谢小璋、梅建锋、詹小兰、汤淑英、陈小青、鄢祖忠、郑颖领导小组下设各学科名师培养小组,具体负责名师培养工程的实施、考核工作语文组长:梅建锋,副组长:陈小青数学组长:李清明,副组长:鄢祖忠综合组长:谢小璋,副组长:郑颖三、培养目标坚持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选优拔尖与示范辐射相结合、机制激励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以日常教学教研和个人自我提高为主,结合专家引领、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外出学习、专题研讨、组织竞赛、磨课活动等形式加

3、大名师的培养力度。力争有20%的教师被认定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10%的教师被认定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5%的教师被认定为省级以上骨干教师。    四、培养时间: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五、实施步骤:第一步:确定目标——培养对象根据不同级别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任职条件,自己选择培养目标,做到“人人定位,人定一位”,原则上不能越级申报培养;...第二步:制定计划——培养对象确定培养目标之后,结合任职条件,分学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计划中要有具体的培养内容和月行事历,计划一式两份,本人留存一份,上交学校一份;第三步:实践研修——培养对象结合自己任教的学科,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进

4、行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自主培训,按时上公开课,撰写教学反思,参与听课评课等活动。第四步:磨课训练——培养对象向教研组申请参与磨课活动,在此基础上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县、市优质课比赛。第五步:考核评价——学期末,教导处对培养对象进行“六个一”考核:①一份培养计划、小结;②一节公开课;③一篇教学论文;④一篇教学反思;⑤一篇教学日志;⑥一次听课、评课记录。第六步:择优推荐——学校将根据考核结果择优推荐培养对象参评县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六、任职条件(一)县级骨干教师1.认真遵守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无有偿家教、私自办班

5、、体罚学生等违背师德规范的行为;2.具有《教师法》规定的合格学历和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小学一级教师以上职称,从事本学科教学达六年以上,年龄不超过50周岁;3.带头执行任教学科课程标准,教育教学业绩显著,近3年任教班级的成绩或其提高幅度在同年级同学科中处于前茅,在当地同行教师中享有较高声誉;4.普通话达二级乙等以上,语文老师达二级甲等以上;5.能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开展教科研,成绩较突出,近3年达到以下条件:(1)主持或参与了一个市级(含市级)以上的课题研究,结题或取得阶段性成果;(2)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篇以上;或参加县级以上教学论文比赛获一等奖2篇以上; (3)上过

6、县级以上示范课、公开课(含送教下乡);或在县级以上优质课评比中荣获过等级奖;或作过县级以上专题讲座或经验介绍;或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市级三等奖以上;或参加过县级以上的考试命题工作。(二)市级骨干教师(县级学科带头人)1.曾获得过县级骨干教师荣誉称号;2.认真遵守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无有偿家教、私自办班、体罚学生等违背师德规范的行为;3.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0年以上,具有小学一级以上职称和《教师法》规定的合格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层次的教师资格证,年龄不超过50周岁;4.带头执行任教学科课程标准,教育教学业绩显著,近3年

7、任教班级的成绩或其提高幅度在所在县(市、区)同年级同学科中处于前茅,在当地同行教师中享有较高声誉。5.能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开展教科研,成绩较突出,近3年达到以下条件:(1)作为主要成员(排名前三)参与了一个市级(含市级)以上的课题研究,并结题;(2)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篇以上;或公开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部。合著者,由本人撰写字数不少于2万字;或参加市级以上教学论文比赛获一等奖2篇以上; (3)上过县级以上示范课、公开课(含送教下乡)或在县级以上优质课评比中荣获过等级奖;或作过县级以上专题讲座或经验介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