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906299
大小:25.1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26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2.2.1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2.2.1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学案 2.1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导学目标】 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及应用。 简述通过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和应用前景。 【自主学习】 一、动物细胞培养 原理:。 .概念: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和。 .过程 取动物组织块 ↓ 分散组织细胞:剪碎,用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一段时间 ↓ 配制细胞悬液 ↓ 原代培养:具有和的特点 传代培养先用胰蛋白酶等处理贴满瓶壁的细胞,再分瓶继续培养10代以内的细胞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细胞传到
2、10~50代左右时,增殖会逐渐缓慢,以至于完全停止,但这时部分细胞的细胞核型可能发生改变,克服细胞寿命的自然极限,获得不死性 .条 无菌、无毒的环境:对和所有进行无菌处理。 营养:合成培养基中有糖、、、无机盐、,通常需加入、血浆等。 温度和pH ①适宜温度:±0.5℃。 ②适宜pH:。 气体环境:主要是o2和co2,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 .应用 生物制品:如疫苗、干扰素、的生产。 检测有毒物质,判断某种物质的。 用于、、等方面的研究,如筛选抗癌药物等。 二、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 理论基础:动物的细胞核具有。 .概念:将
3、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中,使其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 .分类:包括和,其中较易成功。 .过程 .应用前景 在畜牧生产中:可以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 在保护濒危物种方面:可增加这些动物的。 在医药卫生领域:转基因克隆动物可以作为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 在治疗人类疾病方面:转基因克隆动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可以作为的供体。 人的核移植胚胎干细胞经诱导分化,形成相应的组织、器官后,可以用于。 研究胚胎发育及衰老过程,追踪研究疾病的和。 .存在问题 低。 绝大多数克隆动物还存在。 克隆动物食品的存在争议。 思考交流 .
4、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一样吗? .为什么切取动物组织块进行细胞培养时,常选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 正误判断 .常选用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是因为这些细胞容易获得。 .动物细胞是基因工程技术中常用的受体细胞,离不开动物细胞培养。 .克隆动物时,常以去核的卵母细胞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细胞体积大、含有促进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 .克隆动物成功率低且存在健康问题,因此克隆动物研究无意义。 【合作探究】 一、动物细胞培养 ①动物细胞培养的具体过程如何?什么是原代培养?什么是传代培养?分别有什么特点? ②什么叫接触抑制?什么样的细胞具
5、有这一机制,什么样的细胞失去这一机制? 例1 某研究小组进行药物试验时,以动物肝细胞为材料,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供培养的细胞有甲、乙两种,甲细胞为肝肿瘤细胞,乙细胞为正常肝细胞。请回答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问题。 将数量相等的甲细胞和乙细胞分别置于培养瓶中培养,培养液及其他培养条件均相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甲细胞数量比乙细胞数量________。 在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在合成培养基中加入适量血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两种细胞生长过程中,当乙细胞铺满瓶壁时,其生长________。药物试验需要大量细胞,两种细胞频繁传代,甲细胞比乙细胞可以传代的次数更________。若用动物的肝脏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液,需要________处理。 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 【答案】多 血清可以补充合成培养基中缺乏的物质 维持培养液的pH 停止 多 胰蛋白酶抗生素 二、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及克隆 什么是克隆?如何从不同的层次理解克隆? 【达标检测】 课堂达标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
7、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培养的目的就是为获得细胞分泌蛋白 B.动物细胞培养前要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细胞分散开 c.动物细胞培养通常不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 D.可以通过细胞培养技术获得完整的动物个体 .一般来说,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 ①无毒的环境 ②无菌的环境 ③合成培养基需加血浆 ④温度与动物体温相近 ⑤需要o2,不需要co2⑥co2调节培养液pH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⑥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与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合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