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905496
大小:28.7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26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单元教学设计教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单元教学设计教科版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有如下几个特点: 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 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 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二、教学具体目标 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情感态度方面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自然、诚实、求上进。 行为与习惯方面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2、 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知识与技能方面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过程与方法方面 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三、教学措施 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理念。 遵循教材开发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3、。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平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单元自己拿主意 让我想想 一、教学要求学生活动时间30分钟 形成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的理念。 在解决问
4、题中获得自信和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纠正懒得动脑筋,凡事靠父母的就观念。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观察“爸爸妈妈”的表情,并讨论为什么爸爸妈妈的日光中透出赞许?你也和图上的孩子一样,自己挑选过生活和学习用品吗?遇到难题时,也能山已独立思考吗?也按自己的想法安排过自己的生活吗? 板书课题:自己拿主意 二、学文明理 教科书出示—组情景:出示 A、天大在鞋柜前选购鞋子时,售货员劝他头买一双很多小朋友都有的名牌球鞋; B、在商店罩选购文具盒时,同伴劝他买一个漂亮的汽车造利但不实用的文具盒; c、在蛋糕店里选购蛋
5、糕时,也有人劝他买一个又气派又漂亮的双层蛋糕,但他 经过思考后,满面笑容地问答:“我只买我需要的……” 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可以自主挑选的东西。远远不止教科书上的这些,教材特意从我们穿的、用的和吃的三个方面各挑选一件物品。 创设一个较真实的生活场景: 学生进行模拟表演,在表演小体会自己做主购物的滋味。 图上,是天天父母写的一封信。信中,他们充满激情地夸奖天天,表扬了天天自己拿主意买东四时的正确做法。出示 交流:新学期开始了,你是不是新买了作业本、铅笔等学习用品呢?你自己满意吗? 快餐店里,小朋友笑笑想买广告中的“买一送一”的“超值套餐”,因为她觉得,买这种套餐可以送玩
6、具,很划算。但爸爸却说要和他一起做个加法,图中的笑笑满脸疑惑,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小朋友,你能说说吗? 学生:其实,玩具还是自己花钱买回来的,所谓“羊毛出在于身上”! 交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在挑选东西的时候,还有什么经验? 实地练兵 学了这么多购物的技巧,现在可以“练练兵”了。如果你攒了5元钱,准备为爸爸妈妈买一份什么生日礼物,你会选什么呢? 玩游戏、交朋友、布置自己的房间等其他方面你也有自己的注意吗? A、组图和人物的旁白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画上的小杰拒绝了问伴玩弹子球的建议,在树林,拣起了几片树叶,对着太阳照,找到了大自然带来的许多有趣的东西,
7、找到了属于白己的快乐。这样的事迹有很多,去书店看书.和小伙伴打乒乓球……这可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话题, B、大家尽情表达自己的喜好。你最喜欢什么?你常去哪里?你最大的兴趣是什么? 三、总结全 现在,大家都愿意按自己的想法交朋友,选择自己的生活。我们都有白己的理由。 相信自己 教学目标:学生活动时间30分钟 .让学生敢于在遇到不同意见时,能坚持自己正确的想法,同时又能善于接受别人合理的建议;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引入课题 教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