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史教材1

当代文学史教材1

ID:31904457

大小:96.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1-26

当代文学史教材1_第1页
当代文学史教材1_第2页
当代文学史教材1_第3页
当代文学史教材1_第4页
当代文学史教材1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文学史教材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反映农村生活的小说1.农村题材小说的兴盛与演进反映农村生活的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深厚的传统。自“五四”以来就相继出现了鲁迅、沈从文等成就蜚然的大家。他们或以俯视的目光,冷静地描摹农村中芸芸众生的麻木、愚昧、落后的生存状态,或以恣情的笔调、怀旧的心态,记叙记忆中温馨、神秘的故乡山水人物。新中国成立后,农村题材小说在描写对象、作品主题、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有意识地摒弃了早期“乡土小说”的路数,直接禀承了40年代解放区文学的特色,追踪社会现实,紧跟时代步伐,摹万千风云于笔端,成为农村社会变革的形象化编年史。伴着新时代的到来,农村题

2、材在丰厚的生活沃土中有了新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当代形态。本时期的农村题材小说,无论在作家队伍方面还是在作品数量方面,都可谓荦荦大观。农村小说的兴盛与革命历史小说,构成了本时期小说创作的两大支柱。农村题材小说在当代的兴盛,有诸多方面的原因。自《讲话》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宗旨以来,农村题材一直是解放区作家关注的重点,新中国文学是解放区文学的延伸,因此,农村题材创作作为解放区文学传统被直接继承了下来。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村在中国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后,农村也成了中国社会变革的中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高潮中,农村大地

3、正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五彩缤纷的生活图景足以吸引作家们敏锐的目光。邵荃麟在《文学十年历程》中说:“我国农村人口有五亿多,而十年来从土地改革,经过劳动互助、合作化高潮而发展到了人民公社的普遍建立,从个体经济占绝对优势到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态度,从消灭封建剥削残余到消灭资本主义残余的斗争;几乎是几个世纪的变化,在我国只短短十年间就实现了。这种迅速急剧的变化,必然突出地要求在文学上得到反映。邵荃麟:《文学十年》,作家出版社1960年版。”短篇小说因为便于迅捷反映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受到作家的格外青睐。建国之初,当中长篇处于酝酿期时,便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

4、成就。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强扭的瓜不甜》,马烽的《结婚》、《一架弹花机》等作品率先表现了广大农民群众在与封建制度彻底决裂的同时,也表达了抛弃陈腐落后的传统观念的强烈愿望,歌颂了农村中正在萌发的新的精神品质和社会风尚,鞭斥了阻碍进步的各种旧的习惯势力,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逐步展开,农村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作家对新生活的认识也逐步加深。康濯的《春种秋收》、秦兆阳的《农村散记》、骆宾基的《夜走黄泥岗》、吉学沛《一面小白旗的风波》、刘绍棠《青枝绿叶》等,或写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或写充满情趣的新人新事,构成了一幅清

5、新明朗的农村生活图景。...由于作家对农村社会变革的热忱关注,声势浩大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不可遏止地成为这一题材创作的主要表现内容。正如合作化运动本身的发展过程一样,在小说中也呈现出从发端到高潮的运动轨迹。50年代初期,李準的《不能走那条路》,是当代小说中率先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小说没有激烈的矛盾斗争,而是通过日常琐事和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来表现事关“走什么道路”的重大主题。之后,赵树理于1955年发表了长篇小说《三里湾》,这是我国第一部以农业合作化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品以三里湾1952年9月1月到国庆节前夕由扩社和开渠所产生的矛盾纠葛

6、为线索展开故事,浓缩了农业合作化全面展开之前的中国农村生活,以简洁朴素而又不乏幽默的语言,真实描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所带来的深刻而微妙的变化。小说以家庭关系、婚姻爱情为视角,揭示出这场变革对于人们的伦理道德、思想意识的深深触动。作品尽管也试图表现农村两条道路的斗争,但赵树理断然不肯为了概念的东西而牺牲现实,他说:“《三里湾》写的是农村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但是这个斗争,并不是摆开阵势两边旗鼓相当地打起仗来……赵树理:《谈读花鼓戏〈三里湾〉》,《湖南文学》1963年1、2期合刊。”对此,曾有人批评《三里湾》“所展开的农民内部或他们内

7、心中的矛盾就都不是很严重、很尖锐,矛盾解决得都比较容易周扬:《建设社会主义文学的任务》,《中国作家协会第二次理事会议(扩大)上的报告、发言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但也正是在生活画面的捕捉和矛盾的处理方式上显示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立见解和独特表现。赵树理小说中体现出的现实主义精神,正是当时许多农村题材小说的生命力之所在。50年代中后期,农业合作化运动进入高潮,“左”倾思想也有所发展,有关农村中“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的理论体系逐渐明晰化,成为指导农村工作的主要依据,对小说创作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农村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

8、成为农村生活小说的中心线索和主导模式。同是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如果说《三里湾》尚缺乏激烈的矛盾冲突,之后出现的周立波的《山乡巨变》则有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