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布莱希特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布莱希特

ID:31856419

大小:160.79 KB

页数:59页

时间:2019-01-22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布莱希特_第1页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布莱希特_第2页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布莱希特_第3页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布莱希特_第4页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布莱希特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布莱希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坎坷一生执著追求奥格斯堡,慕尼黑一八九八年二月十日,贝托尔特·布莱希特诞生于德国的奥格斯堡的一个殷实之家。这个德国作家中最坚定的资产阶级批判者不仅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而且他生长的城市也是德国资产阶级的发祥地之一。布莱希特的家园古朴、静谧,一片田园风光,但也不无几分荒凉;他的家在护城河旁,河的一边是栗树林荫道,另一边是旧城墙的断垣残壁。天鹅在水塘里游嬉,栗树飘落片片枯叶⋯⋯布莱希特对自己出生的家庭没有好感,在他那幼小的心灵里早就埋下了叛逆的种子,他晚年的一首小诗便是印证:我是个富人家的宠儿,父母将我的衣领扣得紧紧,娇生惯养,让人伺候,还教我如何去发号施令。待我长大成人,举目四顾,上流社会芸芸众

2、生,不能赢得我的欢心,不愿让人伺候,发号施令。我背离了自己出身的阶级,却愿和卑贱者相依为命。童年,布莱希特的父母亲昵地称小欧根·贝托尔特为艾京,他生活在一个舒适、安逸的家庭里。父亲工作顺利,进项可观,事业上一帆风顺,很快从一个造纸厂的推销员晋升为商务代理人,一九一四年成了该厂的经理。因为他经常出门在外,孩子们的教育全由母亲承担。小欧根还有一个弟弟,但母亲却把母爱全都倾注在大儿子身上,天天送体弱多病的艾京去幼儿园,以后连上学也要送去。母亲的溺爱引起了小伙伴们的嘲笑,却又不敢对他放肆,因为他乖觉、活泼,是个小机灵鬼,常出些坏点子,在玩耍的时候,他总是充当“小首领”。布莱希特很早就开始了自己的“叛

3、逆行为”。他的祖母晚年和一个鞋匠十分投契,又常和一个女厨子一起出入剧院,策马遣兴。有身分的人认为这样做有失体统,称她为“不名誉的老婆子”,惟独小孙子布莱希特敬仰祖母,佩服她在风烛残年时终于敢向旧的传统观念挑战了。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他受的宗教影响都不深。父亲只是名义上的天主教徒。布莱希特对学校里的课程感到趣味索然,惟独对牧师的《圣经》课兴趣十足。吸引他的并不是《圣经》带来的福音,而是《圣经》故事中精采的描写以及马丁·路德翻译《圣经》所用的华丽词藻和“规范”的德语。布莱希特对《圣经》非常感兴趣,视如珍宝。因而,当十五岁的布莱希特写出题为《圣经》的剧本时,周围的人并不十分纳罕,倒好像早在意料

4、之中。布莱希特于一九○八年秋开始求学于奥格斯堡皇家文科高中,他在学校成绩平平,只有写作文感到得心应手,十六岁就能写出相当出色的诗歌。他善于思索,不把师道尊严放在眼里。一次,他和一个同学都没有通过期终考试;眼看就要留级,那个同学用橡皮擦去几处错误,要老师重新打分。作弊行为露了馅,那位同学未能如愿。布莱希特别出心裁,尖酸刻薄地把几处批改错的地方用红笔重重地划了几下,然后去找老师问个究竟,老师只得亲自擦去自己原来错的更正。于是,总分提高了,布莱希特如愿以偿。布莱希特最初的文学作品于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四年以贝托尔特·欧根的笔名发表在校刊《收获》上,其中有诗歌《燃烧的树》和他的第一个剧本习作《圣经》。

5、《圣经》是一个独幕剧,讲的是天主教徒侵占了一座城市,城里的居民笃信新教,并为之奋战,不惜以身殉教,最后城毁人亡。布莱希特把这视作无谓的牺牲,在他这个中学生看来,人的生命高于宗教信条。毕竟是习作,“剧本”比较粗糙,但是,它的批判倾向却是难能可贵的。剧本《圣经》的作者感到自己应该成为一个作家和艺术家,他深信自己具有这样的禀赋。于是,他开始勤奋练笔,博览群书,关心时事。在学校,他和几个佼佼者颇为引人注目,他成了一个独往独来的小天才。母亲的感情是细腻的,她最了解儿子,常说:“他和我们完全不一样。”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他和所有师生一样,热血沸腾,决心为祖国而战,写了不少歌颂皇上,赞扬帝国的文章。一

6、九一五年以后,他才从战争狂热中清醒过来,与战争受害者同命运,共呼吸。在一篇作文里,他对“英勇献身”作了和以前截然不同的评价:“为祖国而死无尚荣光,其乐无穷。这种说法只是恶意的煽动。不管是在床上还是在战场上,死亡总是痛苦和难受的,对韶光正美的青年人更是如此。只有傻瓜才会一味追求虚荣⋯⋯”教师们对爱国主义者贝托尔特·欧根的一反常态甚是惊讶,特别是语文老师十分恼火。这件事在学校里引起了小小的风波,学校准备开除他。多亏有一位教师出来为他说情,他才得以开脱,继续留在学校学习。以后,他在学校变得狡黠谨慎多了。布莱希特在学生时代就显露出了集体创作的才干,并善于发现人才。他时常和学校里的文学爱好者聚集在自己

7、的小阁楼里或者草坪上,各自朗诵自己的诗文习作。布莱希特是理所当然的魁首,总是对其他人的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也取其精华为己所用。朋友们也是“合作者”,布莱希特很尊重他们的意见。一九一七年,布莱希特勉强通过了高中毕业考试,从此中学教育算是结束了。他在步入社会的时候,已经“基本上认识了人的本质”,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至于如何用政治头脑进行思考,他还没有学会,还得在社会上摔打磨练。高中毕业后布莱希特起初并不急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