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南京盐城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南京盐城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ID:31818685

大小:106.73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1-18

2017南京盐城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17南京盐城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17南京盐城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17南京盐城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17南京盐城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南京盐城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7南京盐城二模语文试卷-、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而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二十四节气的丄与时令奇异吻合,名称具有东方田园美与古典诗意美。如“惊蛰”,两个汉字组合在一起,就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在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生灵被唤醒了,睁开惺怆的双眼,地向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历代诗人也以天地节气丰富了汉语的表达空间,并以汉语印证了天地节气的真实不虚和。A.气候不谋而合不可思议B.气候不约而同不可理喻C.物候不约而同不可思议D.物候不谋而合不可理喻i.C。注意比较不同语素的差异,"气候”应该是与气象有关,"物

2、候”则是生物学现象,从语境看,讲的不是天气,而是生物的变化。"不约而同”与"不谋而合”这两个成语结构相同,意义相近,都有"偶然一致”的意思,其区别有二,一是适用对象不同,"不谋而合”多指见解、计划、理想等相同,"不约而同‘‘侧重动作;二是语法功能不同,"不谋而合‘‘一般作谓语,"不约而同”多作状语。有趣的是,2016届南京盐城一模的第一题词语辨析也涉及了“不可理喻匕当时是与“捉摸不透”比较。此外,文科附加题的第一题文学常识也重复了2014届的文科附加题对"二程”的考查,难道是为了向过往的经典试卷致敬吗?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3、A.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发射升空后,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成功构建,标志着中国量子科学研究已处于领先地位。A.二次元电影《你的名字》火遍全国,浪漫唯美的故事、让人有截屏冲动的精美画而,广大网友如痴如醉,带给人前所未有的体验。B.成都市区金沙遗址的发现,进一步确定了古蜀文明考古学意义上的“宝墩、三星堆、金沙三部曲”,从而解决了三星堆的来龙去脉。C.2017年《社会蓝皮书》披露,我国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大约66.72%左右的被调查者表示,过去一年“一本书都没有读”。2・A(旷广大网友”一句偷换主语;C"确定了”后面宾语残缺,"解决了”与"来

4、龙去脉”搭配不当;D"大约''与"左右”重复赘余)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这部作品的可贵在于底蕴的深厚,在于思想的争鸣,在于审美的价值,“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读者不妨通过阅读来一起欣赏、探寻。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人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心澄如镜,视野开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与谦逊的心态。C.近年来,常有一些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采用断章取义的伎俩,写文章奚落、诋毁鲁迅先生,真是“毗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D.老一辈虽然离开了岗位,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依然关心着年轻

5、一代,关注着自己奉献毕生的事业。5P(可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A选项中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出自陶渊明的《移居二首》,指遇到非常优秀的文章大家共同阅读思考,品味出其中的奇妙与含义,遇到不同的观点大家共同讨论分析。与语境相符。8选项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朱熹的《观书有感》,原意是"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表面是写水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才"清如许匕实则预示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认真读书,不断求新求异,不断获取新知,才能达到至高的境界。与语境相符。C选项中

6、的"毗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出自韩愈的《调张籍》,比喻力量很小而妄想动摇强大的事物,不自量力。与语境相符。D选项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出自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原词的意思是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间,这里的梅花正是陆游不懈抗争的精神和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完美写照,所以与语境不符。值得一提的是,官方答案解说中所给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也是不得体的引用,"落红''意味着花的凋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自己以此自勉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对退休的老一辈引用这样的诗词,这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呢?我觉得这很不得体,无异于在

7、老人的生日宴会上演唱一首《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4•高三毕业班的学生给语文老师赠送对联,下而最恰当的一副是(3分)(▲)A.杏林分种逢春茂,桔井挹泉滋蕙香B.有声画谱描人物,无字文章写古今C.书味木长宜细索,砚出可种勿抛荒D.杏坛文章传承远,楼观道德浸润深4・Po第四题对联题是最近多个大市模拟考试的热门题型,本次南京二模同样予以关注,并且将命题方向瞄准对联的实用价值,在注重弘扬传统文化的形势下,这样的命题角度是很好的。对"杏坛”"杏林”的关注,切中了大多数语文课堂的最易忽略的地方(传统文化不是陈腐古旧的代名

8、词,我们尤其要关注的是那些流传至今并继续存在使用价值的传统文化),也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觉得,本题的命题方式和其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