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相关读物《孟子见梁惠王》优秀教案(1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相关读物《孟子见梁惠王》优秀教案(1

ID:31815870

大小:67.6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8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相关读物《孟子见梁惠王》优秀教案(1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相关读物《孟子见梁惠王》优秀教案(1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相关读物《孟子见梁惠王》优秀教案(1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相关读物《孟子见梁惠王》优秀教案(1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相关读物《孟子见梁惠王》优秀教案(1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相关读物《孟子见梁惠王》优秀教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经典文化《孟子见梁惠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孟子其人及其思想观点。(2)积累有关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3)了解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对儒家学说有一个整体的认识。2、过程与方法:(1)领悟孟子的语言风格和说理艺术。(2)评价孟子的“义利观”及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个人精神品格。(2)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2、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

2、位和作用提高个人精神品格。【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Z始也!可见,孟子的作品对司马迁的影响之深,也可以看出司马迁对人们一味“逐利”的痛恨。那么,孟子对“利”是怎么看的呢?二、孟子其人其书孟子(前372年一前289年),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屮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

3、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箸作。现有《孟子》七篇传世。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孟子三岁丧父,孟母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三、孟子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

4、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正因此原因,《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到五代十国的後蜀时,後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的孝宗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并成为「十三经」之一,《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人删节《孟子》中的有关内容。四、孟子仁政学说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

5、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

6、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英屮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來的。五、孟子道德伦理孟子把道徳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

7、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为了说明这些道徳规范的起源,孟子提出了性善论的思想。他认为,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他说:“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这里,孟子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摆在平等的地位,探讨他们所具有的普遍的人性。这种探讨适应于当时奴隶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标志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对伦理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进。齐读课文六、文言知识积累1.读音叟(sdu)庶(shCi)人万乘(shOng)弑(shi)其君不夺不餐(yan)2

8、.重点字词(1)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亦:句首助词,无义。利:对……有利)••(2)亦有“仁义”而已矣(亦:副词,但,只)■(3)上下交征利(互相求取利益)•••(4)弑其君(子杀父,臣杀君,口弑)■(5)苟为后义而先利(后、先:以……为后;以……为先;名词的意动用法)••(6)然则乡之所谓知者(然则:既然这样,那么)••(7)不夺不魇(魇:满足)■1.成语和格言不远千里:形容不怕路途遥远。上下交征:上上下下互相争夺私利。2.文言句式(1)何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