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794013
大小:77.5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8
《名校试题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10月月考(理)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明夷
2、待访录》写道:“古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然则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表明作者()A.反对君主专制B.主张“众治”C.提出君臣平等D.认为工商皆本2.“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A.苏格拉底B.智者学派C.启蒙思想家D.宗教改革领导者3.下列人物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A.瓦特——内燃机B.达尔文——量子理论C.爱迪生——汽车D.爱因斯坦——相对论4.近代中国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A.孙中山B.林则徐C.严复D.胡适5.启蒙运动的核心是()A.人文主义B.理性主义C.自由、平等
3、思想D.民主思想6.有学者这样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历史事件:“它是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各种各样的“主义”传入中国,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该事件是()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7.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A.荀子B.孔子C.孟子D.老子8.春秋时期,有学派主张不用进步的器具,不用舟车,没有战争,结绳记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该学派是()A.道家
4、B.墨家C.儒家D.法家9.称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A.认识到清政府腐败堕落B.认识到鸦片泛滥的危害C.开近代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D.是主持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10.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创作了许多圣母画像,画中母亲的柔美、圣子的可爱反映的时代精神是()A.人文主义B.理性主义C.自由平等D.政治民主11.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建立民国D.平均地权12.从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
5、确立了清朝君主立宪的政体B.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C.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D.实现思想启蒙,促进人民觉醒13.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没有走向近代化的根本原因是()A.文化专制阻碍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B.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14.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取决于()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15.下列人物中,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
6、相结合的是()A.魏源B.严复C.康有为D.曾国藩16.面对儒家思想受到道、佛两教的冲击,唐宋儒学大师的态度是()A.放弃儒家思想B.坚持以儒家思想为本,吸收道、佛两教思想加以完善C.以佛学为主,吸收儒、道思想,形成一种新思想D.对儒、道、佛三教平等对待17.19世纪中叶,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为其提供了技术条件。当时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运输可以依赖的交通工具有()①汽车②火车③轮船④飞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8.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其中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的
7、是()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19.上帝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这段话反映了哪一观点()A.教会的“因行称义”B.加尔文的“先定论”C.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D.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20.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是哪一成就()A.将“东方红-1”号成功送入预定轨道B.“神舟五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D.“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成功在月球着陆21.“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
8、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言论出自()A.孔子B.韩非子C.老子D.墨子22.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家是()A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