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791497
大小:59.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8
《高校教学区景观探讨——以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教学区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教学区景观探讨一学犀浦校区教学区为例以西南交通大汪晓婷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区景观的需求也不断增大。但FI前却存在总体质量不高,与高校教育发展不适应。因此,如何提高高校景观品质,满足在校大学生的学习交往需求十分必要。以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的教学区景观为例,分析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关键词:高校教学区景观;校园景观;大学校园环境并不是简单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接受教育的环境,而是一个促进交流,在互动交流中进行观点转换和理性思考的场所。校园规划设计的好与坏并不仅仅由校园内的建筑和道路的规划设计所决定,校园的环境是否
2、可以激发师牛之间、与书本等学习资源之间以及与其余学习交往活动之间的交流是评判校园景观环境的重要标准Z—。校园内的教学区景观空间则是连接教学楼和校园其他空间的主要场所。针对四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教学区的景观进行研究调查,分析校园教学区的景观的现状及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1高校教学区景观研究现状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教学区景观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现有九里、犀浦、峨眉3个校区,犀浦校区是西南交通大学的主校区,位于成都市成都市郸都区犀浦镇犀安路999号,占地200hmo整个教学区主要走向为南北方向。目前犀浦校区使用屮的教学楼有1号、2号、4号、5号、6号、7号、8号、9号。1号和
3、2号教学楼是公共教学楼,其余的教学楼是各个不同学院独立教学楼。图书馆位于止对于东入口的方向,位于校园内东西轴线与南北轴线的交汇点,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是整个校园的中心。1.1建筑主入口周围的景观校园教学区教学楼的建筑入口,是从其余公共空间转换到学习空间的场所的过渡空间,因此,建筑主入口周围的景观对于教学区景观营造十分重要。在1号和7号教学楼的设计吋,在主入口附近设计了开敞式的楼梯和单独对外的出入口,因主入口与Z距离稍近,故在与西南部出挑的楼梯Z间设计了绿化植被。利用绿化植被将人流分散,使得学生们可以多方位地选择自己的道路,同时为各个方向来的人流提供方便。1.2教学楼
4、前院空间教学楼旁的前院空间,不仅可以作为交通空间,也成为课余吋间学习交流或是举行其余活动的交往空间。在这里进行交往活动有助于学校学习氛围的营造。西南交大犀浦校区的1号和7号教学楼之前的前院空间采取了大量的硬质铺地,虽然设置了花池和相应的石材休憩座椅坐凳,但却并不吸引人停留。因为其空间相对I•分开放,缺少相应的软质遮蔽,缺乏围合感,使得在当中停留的人缺乏相应的安全感。同时两侧的建筑体量相对较大,人在其中的空间感受相对比较压抑。1.3景观环境小品景观环境小品在教学区作为点缀,或平衡构图,形成其中的空间视觉中心点,同吋符合教学区的风格和文化。在教学区中的雕塑小品单独成
5、一个点缀,仅仅起到展览杰出校友文化,宣扬交大的人文学术情结的作用。但每个小品纪念点却太过独立,彼此Z间缺乏一定的联系,并且作为景观而言,缺乏可供停留休憩的空间,如可供休憩的座椅等,因此,整个空间仍然不够吸引人气。1.4图书馆前广场图书馆前的广场是进行公共活动娱乐及休闲的重要场所。犀浦校区的图书馆前广场采用开放式布局,尺度十分巨大,大量采用硬质铺地,可提供停留休憩的空间却不多。因此,在此所发生的交往活动并不多。由于图书馆前广场是作为4教或综合楼到牛活区必经之路,因此,该广场更适合被用作通过性的空间。旦=11=1教学区的植物乔木类主要有金枝槐、紫叶李、木芙蓉、樱花、
6、双荚决明、鸡爪械、榕树、梧桐等,灌木类以八角金盘、红叶石楠、红花楼木、毛鹃、南天竹、十大功劳、苏铁、山茶等为主,地被、草花类以麦冬、马尼拉草、一串红、万寿菊等为主。植物配置方式主要采用规则式的种植方式,植物配置的层次较为丰富,体现出庄重、肃穆学术氛围,气势宏大。但有部分苗木的生长状况不够良好。2针对西南交通大学教学区景观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景观舒适性不够。人性场所较少,停留休憩交往空间较少,应当多考虑一些休憩停留的人性空间。(2)景观层次不够。景观小品单一,缺乏特色,景观小品应当多考虑趣味性、艺术性能够体现校园风格的类型。(3)景观丰富度不够。为了满足学生
7、多样化的需求,教学区外的景观也需要多样化的景观,可以考虑停留空间与通过性空间结合,植物景观的丰富度,水景的加入等等。3结语口前,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学区的景观质量要求也需要逐渐提升。营造出良好的教学区景观,能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环境,为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提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环境条件。参考文献[1]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一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刘常义•高校景观体系整合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