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781166
大小:56.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8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实施“体味”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实施“体味”教学梁洪华四川省武胜县三溪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其基木出发点是促进学牛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笔者认为: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牛学习数学的规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牛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这种主动建构必须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体验、反思的基础上实现的。使学牛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学生都是有着丰富的人格、丰富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在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木”的课堂上,越来越呼唤“体悟”教学。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悟”教学在小学数学中
2、是如何实施的。一猜想创编,在探索挑战中“体悟”学习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有两个转化过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牛的认知结构转化;二是由学牛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只有以学牛为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实现。因此,数学教学应力求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让学生经历尝试、假设、操作、探究和分析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学牛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数学成为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要和追求。在“一位数除两位数,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口算u6÷3=()、60÷3=()、15÷3=()”,有了“好算”的体验后
3、,再让学牛在猜想事先编好的除法题“80÷4=()、60÷2=()、24÷3=()、18÷6=()、12÷4=()、48÷6=()”这一极富挑战性的活动。在学习中,笔者多次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活动,并不在乎学牛是否能猜想出正确的结果、结论,重要的是通过猜想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牛探究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学到探究知识规律的科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发现“75÷3=()、65÷5=()、84÷4=()、42÷3=()”的多种计算方法。而学生对口算的感悟过程
4、是思维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享受到探索活动的乐趣,对枯燥无味的口算产生了浓厚兴趣。因此,笔者认为在进行数学规律探知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大胆地让学生进行猜想。二实践探索,在操作中“体悟”学习数学学习只有通过学生的探索、发现,在发现中体验认知、情感、技能、态度,才能协同发展,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积极良好的体验。在《什么是周长》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概念,笔者设计了:(1)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三个环节,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感知周长。让学生
5、在比较中给图形分类,揭示封闭图形与非封闭图形。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了直观的演示,便于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互使用,发展了思维能力。请同学评一评,并指出所画图形的周长,使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进一步体会到在同一平面内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这个概念。(2)通过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体验周长。如摸一摸课桌面的周长、黑板的周长;走一走体验篮球场的周长。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入手,通过这些活动,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了丰富的表象,使其初步认识和理解周长的意义,也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实物操作,再到几何图形特点,
6、从而充分体验周长的意义。三沟通联系,在迁移同化中“体悟”学习笔者认为,学生自己把要学习的东西发现或创造出来是学习数学最好的方法。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学习。以往,笔者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先让学生把一个苹果或蛋糕平均分成2份,引导出“1份可以怎样表示”。在学生无法用整数表示分得的结果时再引出分数。显然这种教学能把分数与实际联系起来,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构建完整、牢固的数学知识,不利于学生面对问题、主动探索、沟通联系去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笔者在教学这部分内容吋,首先让学生用1、2两个数字组成尽可能多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这一开放的教学情境,有效
7、地沟通了数与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生探究“l÷2是什么意思”卩寸,老师巧妙地提供8÷4>4÷2这两个算式。学生借助它们,通过类比思考,发现了l÷2与8÷4等算式的本质联系。这样的教学善于把握学生学习的切入点,引导他们着力沟通新I口知识的联系,学生在捕捉联系,发现窍门的“顿悟”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历着知识经验的迁移与同化,认知矛盾趋于平衡,认知结构得以拓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思维,同吋也在解决问题、学习成功中体验到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