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金融论文范文-试述金融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word版下载

契约金融论文范文-试述金融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word版下载

ID:31780758

大小:61.4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18

契约金融论文范文-试述金融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word版下载_第1页
契约金融论文范文-试述金融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word版下载_第2页
契约金融论文范文-试述金融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word版下载_第3页
契约金融论文范文-试述金融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word版下载_第4页
契约金融论文范文-试述金融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word版下载_第5页
资源描述:

《契约金融论文范文-试述金融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word版下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契约金融论文范文:试述金融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word版下载金融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金融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契约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的应试教育理念将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接受方,单纯以教会学生为目的,仅仅关注学半对某一门课程的掌握情况,采取简单灌输的方式实现知识的传递。这样的教育理念忽视了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隐性心理期望,很难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对相关理论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目的,限制了学生创

2、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摘要: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双向互动影响的过程,是师生间通过各种方式相互感知和交流各自的期望、并就各自相互认同的部分期望形成的隐性契约关系。以心理契约理论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在关联为基础,将心理契约理论横向拓展,重新审视金融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关键词:心理契约;金融专业;创新型人才1005-913X(2012)08-0128-02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以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提高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

3、,进而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在践行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金融行业的突破性发展必将成为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这就需要金融专业教育更加重视实践性和创新性,为行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创新型人才支持。本文以心理契约理论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在关联为基础,通过对心理契约理论的横向拓展,重新审视金融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观点和思路。一、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金融专业教育的首要目标对创新型人才的界定,教育界和理论界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总结起来,创新型人才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追求新知识,探索新规律,对未知领域

4、勇于开拓进取,敢于冒险求变;其二,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创新思维方式深思和解决理由。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人才在国家经济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一国经济实现跨越性增长的强劲动力,是国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的报告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作为2012年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再次突显了科技和人才在我国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全球经济竞争趋势也从客观上要求金融专业教育能够

5、为社会供给创新型人才。此外,金融学科的发展呈现出微观化和边缘化的倾向,金融理论的研究建立了以资本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为核心的新框架,呈现出鲜明的微观化和边缘化特征,其研究技术和策略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专业的学习者不仅要建立经济理论基础,更要掌握工程化、实证化的研究策略(如金融工程、金融数学、计算机建模等),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研究融为一体。同时,金融创新工具的发展对金融专业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金融创新工具演变推动实现了金融发展过程中一轮接一轮的高潮,由金融创新工具所带来的金

6、融领域乃至整个经济领域的理由也层出不穷。创新型金融人才开发设计了新的金融工具,也必须直面金融工具过度衍牛造成的消极影响,以新的创新解决金融创新所带来的理由。二、心理契约理论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的内在关联(一)心理契约理论的内涵心理契约最初被定义为“在任一组织中每一成员与该组织的管理者之间及其他成员之间的非成文的相互期望[1](E.H.Schein,1965,1978)”,代表着一种非正式的、但却真实存在的隐性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关系是组织与成员事先达成的默契,不需要通过正式合同明确下来,如长期晋升的期望、职业培训

7、的机会等。心理契约对组织和成员间的默契关系、工作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影响重大,稳定的心理契约关系有助于成员对组织的忠诚、积极和认同,反之,违背心理契约则会导致严重的负面效应。因此,心理契约理论一直以来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用来研究各种组织中雇佣双方之间微妙的关系和互动状态,以期提升稳固心理契约带来的员工贡献度、减弱违背心理契约造成的消极影响。基于主体界定上的差异,心理契约理论研究主要有“古典学派”和“卢梭学派”的两大阵营。前者认为心理契约具有双重主体,包含了相关组织与成员之间的相互期待;后者则认为组织在

8、契约关系中只是环境的创造者,并不能作为心理契约关系的一个主体,将心理契约界定为“个体关于在他与第三方之间进行互惠交换时建立在双方明示或暗示的承诺基础上的主观信念”,[2]只具有单一主体。进一步地,两种观点给出了对成员与组织之间契约变化的不同看法。尽管心理契约究竟是具有双重主体还是单一主体,至今还没有形成定论,但从本质上看,两种观点并非完全对立矛盾,在解决具体的组织管理理由时具有不同的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