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779034
大小:63.6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1-18
《基于新课程理念教学行为和思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新课程理念教学行为和思索2013年3月21日至22H,正值春暖花开时节,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与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联合举办的2013年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在江苏省宝应中学拉开帷幕,本人全程参加了宝应赛区数学课堂的活动,收获颇多,感慨也颇多。本次展评活动高中数学的指定教学内容是“不等关系”起始课,初中数学的指定内容是“分式的乘除",共十节展评课。正如这充满活力的季节,本次展评活动精彩纷呈,执教的青年教师基于新课程的理念,立足于教材的本色,立足于课堂的升华,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才华和特色。归纳起来有以下三大特色
2、和亮点值得肯定。第一个亮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重功夫,更讲艺术,尤其是在教学设计、问题构思、课堂组织及手段应用等环节上,执教者艺术地进行了加工,充分展示了青年教师的才华。我们说在课堂上能将一个数学问题讲清楚、讲透彻,这是教师对自己的起码要求,也是教师应有的基本功夫,而参评的教师都是各地选拔推荐来的,在这一点上一般都没有什么问题。但要让学生乐于听、容易懂,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背景和价值,特别是能够让所传授的知识凸显文化的积淀,使学生悟出其中的内涵和思想,那就需要教师在艺术地设计教学过程、提炼教材的内涵上下功夫了。举例1张家港崇真中学刁克老师在《不等关
3、系》这一课的引言及问题的讨论过程中,通过情境创设和系列问题,环环紧扣,一气呵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的扬州是一个春意盎然的地方,今天老师不远千里驱车来到这里。来之前查询了天气预报,得知气温的一个变化范围;一路上看到了许多的限速标志;到了休息区需要解渴了,矿泉水瓶上水质成分的标识,等等。一系列的图标、实物及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处处有不等关系。接着他又通过系列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初步感受不等关系的数学模型以及建立的过程及方法。问题1:看某电影,普通票每位60元,团体票(50人以上,含50人)8折优惠,问42个人买团体票划算还是
4、买个人票划算?问题2:组织一个班级去看这场电影,请你规划一下买票的方案。问题3:影院为了增加收益,对家庭观看电影给出了这样的优惠方案。方案甲:如果户主买一张票,其余的家庭成员买票可以享受五五折优惠。方案乙:家庭观看电影,所有成员均按七五折优惠。请分析一下你自己的家庭去看电影,选择哪个方案更好。问题4:为了进一步增加收益,电影院还推出了与电影配套的“人偶”作为商品销售。已知“人偶”进价每件40元,售价是每件60元,每星期可以卖出300件。市场调查显示每件涨价一元,每星期“人偶”会少卖出10件。问:①要想在一个星期内获得不少于6000元的利润,“人偶”
5、售价应在怎样的合理区间内?②该商品定价为多少元,影院能获取最大的利润?通过上述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学生对生活中的不等关系,对简单不等关系的数学模型的构建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执教者能准确把握这节课的内容及要求,以及对不等关系数学概念的深刻分析。课堂上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自主发现等教学模式的自如运用,也充分显示了教师先进的理念和良好的功底。这节课的成功还在于教师在课堂组织及讲解过程中充满情趣的语言艺术,使人感觉课堂充满了活力。举例2兴化中学赵春老师通过她的开放式问题设计以及多媒体手段的合理运用,使得她执教的“不等关系”这节课充满智
6、慧。赵老师的课堂引入从一个生活实例开始:“甲容器中的100毫升糖水中含有20克糖,乙容器中的200毫升糖水中含有30克糖,问甲、乙两个容器里的糖水哪个更甜?”教师请学生来品尝并回答问题:“请你从数学的角度来说说理由。”"能用一个数学关系式来表现吗?”“如果要使乙容器里的糖水比甲容器里的糖水更甜,问在甲容器里至少要放入多少克糖?请同学们来算一算。”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学生自然地进入到了数学层面上的分析(而不仅仅是物理层面上的实验),从而由感性认知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最后,赵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八个“按钮”,分别涉及商业、军事、工业、农业、教育等八大
7、行业,每个“按钮”对应一组相关行业,其中含有一组不等关系的问题,让学生自由选择并分析、列式、思考,充分展示了不等关系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普遍性和广泛性。教学其实是师生之间、人与教材之间的一种沟通,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激情,讲究方法。如果一个教师肚子里有货,备课也周全,却不能很好地表达并传授给学生,不能有效地解答学生的疑惑,那这样的教师是不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也是不够完美的。第二个亮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注重教师的展示,更关注学生的有效参与和能力的培育。课堂的主角应当是学生,学生学会了什么?掌握的程度怎样?又会运用多少?能否触类旁通?还能进一步思考
8、并提出问题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应当是考量一节课是否成功、教学过程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在这次展评活动中,多数教师都能关注这一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