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区域绿色技术效率和其影响因素探究

基于生态足迹区域绿色技术效率和其影响因素探究

ID:31778616

大小:71.19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1-18

基于生态足迹区域绿色技术效率和其影响因素探究_第1页
基于生态足迹区域绿色技术效率和其影响因素探究_第2页
基于生态足迹区域绿色技术效率和其影响因素探究_第3页
基于生态足迹区域绿色技术效率和其影响因素探究_第4页
基于生态足迹区域绿色技术效率和其影响因素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生态足迹区域绿色技术效率和其影响因素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生态足迹区域绿色技术效率和其影响因素探究1文献综述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发生多起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政府开始引导开发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技术。相关技术逐步经历了无废工艺、清洁生产、污染预防等概念演化。1994年,布郎(E-Brawn)和韦尔德(D-Weld)提出"绿色技术”的概念,获得学界广泛关注。绿色技术是指遵循生态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节约资源和能源,避免、消除或减轻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技术。它承载着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发展经济的同时,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绿色技术效率,也即在经济生产过程中,在降低环境污染与节约自然

2、资源的前提下,以既定的投入,争取最大产出;或者在产出既定的条件下,争取最小的投入。研究表明:只有效率不断得到改善的集约型增长才是可持续的[1]。在对效率的研究中,学者们逐步纳入环境、资源因素。杨龙、胡晓珍[2]通过构建环境污染指数,测算DEA效率,认为仅东、中部存在绿色经济效率的俱乐部收敛;张江雪、朱磊[3]以非期望的工业废气排放作为投入变量,测度了基于绿色增长的工业创新效率,认为东西部分别存在规模报酬递减、递增现象;涂正革[4]以工业煤炭消耗作为资源投入,以S02排放作为产出指标,采用SBM方法,对各地区环境技术效率进行评价。这些对

3、绿色技术效率的分析,多为单独从环境约束或者生态能源角度进行研究,缺少从资源、环境角度对绿色技术效率进行整体上的综合考察。以能源投入作为资源利用效率考核的主要指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衡量经济产出的本质尺度是向消费者提供最终服务的质量和价值,而不简单局限于生产出的物质数量。生态足迹是从消费的角度考察自然资源使用量的简单指标,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以生态足迹表征自然资源投入,为衡量经济发展中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了可能性。对于环境问题,本文认为,简单地以单个指标(如:工业废气排放或者S02排放)来考察环境治理虽然使用便捷但显得片面。以绿色GD

4、P核算理论为指导,本文通过构建绿化指数(ECI)来修正传统的产出指标。对资源、环境进行以上综合处理的基础上,本文使用效率的前沿方法来进行绿色技术效率测度与分析。2资源使用与绿化指数的测度2.1生态足迹(EcologicalFootprint,简称EF)的概念及其测度生态足迹概念是由加拿大经济学家WilliamRees等[5]提出,并由其博士生Wackernagel完善。生态足迹的测算思路为:①把消费划分为不同的项目Ci;相对应的生产力为Yi,也即单位生态生产性土地上生产第i项消费项目的年平均能力;由此得到第i项消费占用的生态生产性土地

5、的公顷数Ai(Ai二Ci/Yi)。②生态生产性土地一般分为可耕地、牧草地、林地、建筑用地、水域、化石能源地六类;对应乘以均衡因子(equivalencefactors)后加总得到一个简单指标。第i类均衡因子由全球i类生态生产性土地平均生态生产力除以全球各类平均生态生产力得到。本文采用的均衡因子源于Wackernagel[5]对中国生态足迹测算的取值,利用《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生态足迹报告》等资料估算了2001-2010年29个省市区的人均生态足迹。东、中、西部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5.92.4.49.4.34公顷/人。这显

6、然是由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格局所决定的:东部地区较高的经济发展与消费水平使得生产、生活具有较高的生态资源占用;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反。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各区域对生态影响的深度与广度都在强化。东、中、西部人均生态足迹不断增长,增长率分别为7.39%.7.29%.9.74%o西部较髙的增长数值可解释为:其一,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影响下,西部经济在快速赶超的同时,对生态资源的占用也在快速增长;其二,先发地区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会加大西部地区生态输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西部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2.2绿化指数及相对绿色GRP产

7、出在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中,绿色GDP是一个可反映自然资源消耗及生态环境破坏的理想产出指标。王金南等[6]认为,由于技术、观念以及制度方面的障碍,获取完全意义上的绿色GDP指标只能是一个长期的核算目标。借鉴绿色GDP核算的思想,本文参考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7]、朱承亮、岳宏志等[8]处理方法,以绿化指数对传统产出指标进行调整得到绿色GRP产出。具体做法为:先通过构建出绿化指数指标体系(X1-X7),采用因子方法提炼出公因子F,再通过公式1转换为绿化指数(ECI),来表征各地区环境治理水平。再以ECI对GRP进行调整,得到相对绿

8、色产出。其中,XI为废水排放达标率;X2为固体废物处置率;X3为S02去除率;X4为烟尘去除率;X5为粉尘去除率;X6为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占污染投资比重;X7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GRP比重。数据来源于2001-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