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ID:31775366

大小:55.8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8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治疗_第1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治疗_第2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治疗_第3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治疗_第4页
资源描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治疗闫晓峰(黑龙江省边防总队医院165000)【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2-0399-01【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多起因、多态性的女性内分泌系统疾病,以雄激素过多和持续无排卵为临床主要特征,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目前多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诊疗,具有独特优势,治疗木病应注重补肾、疏肝、健脾,具体治法包括补肾活血法、补肾化痰法、健脾燥湿法等。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选取临床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

2、96例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经临床明确诊断为PCOS者96例,未经特殊方法治疗的病例为木药物治疗的患者。年龄在18〜29岁之间,临床均为确诊PCOS病例。1.2证候诊断1.2.1肾虚血瘀型月经稀少、经行后期,甚则闭经,婚久不孕,腰舐酸楚,头晕耳鸣,口干,心烦,便秘,肌肤甲错,多毛,座疮,舌质黯淡或紫黯,舌边有瘀点、瘀斑,脉弦或弦细涩。1.2.2肾虚肝郁型久婚不孕,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来腹痛,经行不畅,量少色黯,有小血块或月经先期量少,面色潮红,心烦失眠,口燥咽干,经前乳胀,精神抑郁,烦躁易怒,毛发浓密,座疮,

3、胸闷便结,舌质黯红,苔薄白,脉弦。1.2.3脾虚痰湿型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或月经稀发,或闭经,久婚不孕,面色晦黯,腰膝酸软,性欲淡漠,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澹薄,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1.2.4痰瘀互结型婚久不孕,月经失调,常为先后无定期,经量多少不一,色紫黯夹块,伴经行小腹胀痛拒按,块下痛减,甚者经闭不行,或形体肥胖,或性情抑郁,经前烦躁易怒,善太息,多毛,瘁疮,舌黯红舌边有瘀点,脉或弦细。1.3分证论治1.3.1肾虚血瘀型补肾活血,调理冲任。常用方:左归丸(《景岳全书》)加减。桂枝茯苓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活血化瘀,消癥散结块。

4、针灸主穴:关元中极子宫三阴交。配穴:肾虚者,加太溪、命门;头晕耳鸣者,加百会;腰膝酸软者,加腰眼、阴谷;气滞血瘀者,加合谷、血海、太冲。1.3.2肾虚肝郁型补肾疏肝,理气调经。调肝汤(《傅青主女科》)加减。常用中成药舒肝保坤丸,每次1丸,每日2次。功能温肾疏肝,化瘀通经⑴。针灸主穴:关元三阴交太溪太冲子宫或卵巢(双,交替)配穴:肾俞肝俞足三里合谷气冲太溪地机血海。手法:患者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依不同穴位,用一次性不锈钢1〜2寸毫针在选定穴位进针,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10分钟运针1次。每周3次,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

5、疗3个疗程。1.3.3脾虚痰湿型温肾健脾,燥湿化痰,理气调经。常用方丹溪治湿痰方(《丹溪心法》)加味。常用中成药:金匮肾气丸,每次1丸,每日3次,温肾填精。主穴:肾俞脾俞足三里合谷三阴交丰隆,配穴次骼关元中极。手法:针刺行补法为主,并可加灸。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1.3.4痰瘀互结型补肾化痰,活血祛瘀。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常用中成药少腹逐瘀丸,每次1丸,每日2次。功能温肾散寒,活血化瘀。针灸主穴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丰隆、照海配穴悬钟、太溪、大赫、气穴。2结果经治疗后痊愈40例,好转56例,总有效率91

6、.7%o3讨论在中医古籍中无“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有关称谓,根据其临床表现特征不仅有生殖障碍而口有代谢异常即:肥胖、闭经、多毛、不孕。相当于古籍中的闭经、不孕、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等疾病,散见于调经、求嗣、种子等篇章中,与其有关的病名也就比较多样化,女恥肥人闭经、肥人不孕、月事不来、月水不利、月水不通、经崩、无子、绝子、断绪、全不产等。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根本上阻断疾病向前发展的病因,某种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使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并受孕。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是使体内水液代谢紊乱而引起

7、痰浊壅盛所致生殖功能障碍的根本原因。其中以肾虚肝郁、脾肾阳虚、痰瘀互结的理论多见[2]。温肾健脾凡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者,可导致月经后期、闭经等,治宜温补肾阳,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若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土,致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可导致闭经;阳虚不能化水致湿聚痰凝,阻滞冲任,也可致闭经。故温内寒主要指温脾肾之阳。调气开郁,惊恐伤胆•及肾,亦或十之三、四。肝脾主血,肺主气,肾主水,一有郁结,则诸经受伤。始起,或先或后,或多或少,久则闭绝不行[3]。治法以调气开郁为主,宜用乌药散。”总之,方法包括补肾化痰法;补肾活血法;清肝补肾法;益肾化瘀

8、祛痰;益肾健脾养血通利法等。中药调周法。中药周期疗法:补肾■活血化瘀•补肾■活血调经,顺序周期性选方用药,仿照月经周期进行治疗。其他疗法:针灸治疗;中药、针刺、中药加针刺联合治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