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信息资源及古诗文教学整合误区摭谈

多媒体信息资源及古诗文教学整合误区摭谈

ID:31775217

大小:55.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8

多媒体信息资源及古诗文教学整合误区摭谈_第1页
多媒体信息资源及古诗文教学整合误区摭谈_第2页
多媒体信息资源及古诗文教学整合误区摭谈_第3页
多媒体信息资源及古诗文教学整合误区摭谈_第4页
多媒体信息资源及古诗文教学整合误区摭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媒体信息资源及古诗文教学整合误区摭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多媒体信息资源及古诗文教学整合误区摭摘要:多媒体信息资源与古诗文教学的整合,农村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误区:或一味拒绝,或仅作点缀,或夸大作用,或主次不分。根据具体实际,要走出这些误区,应做到:适度使用,有机整合;以人为本,量体裁衣。关键词:多媒体信息资源古诗文教学整合多媒体信息资源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尤其为古诗文之意境创设提供了“硬软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效益。然而,就当前农村中学的古诗文教学而言,由于种种原因,却出现了一些与初衷相悖的现象一一教师对多媒体信息资源或拒绝否定,或一味盲从,或过度依赖,或主次不分。从而未能达成其应有

2、的辅助功能,使古诗文教学呈现出“几不像”的尴尬局面。那么,多媒体信息资源如何与古诗文教学实现有机整合呢?在此,笔者以农村中学古诗文教学为背景,谈一己之见,就教于大家。一、适度使用,有机整合众所周知,农村古诗文教学,至今还沿袭着“以解课题出发一正字词音跟上一疏通诗文意思一背诵默写断后”的格局。这也是农村学生望“诗文”漠然、学“诗文”索然、谈“诗文”淡然的根源所在。若要让古诗文教学真正实现学生、文本、作者达到“身同此景、心同此情、意同此理”的和谐对话状态,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引进,为此架设一座桥梁。然而,纵观当下农村中学的古诗文教学,人们要么过度夸大其作用,大

3、有“无'多媒体'不成课”之势;要么,仅将其作为点缀,以为沾上一点“教育现代化”即可。如一教师在上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不知是想为了渲染气氛,或是想“另辟蹊径”,硬是用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教唱王洁实版的《明月几时有》。教师的'‘五音”不敢恭维不说,如此教学设计与实践,既远离了课标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旨归,也让该词的唯美意境,横遭活生生破坏和肢解。综观整个教学流程,除却课初“打”出的一张幻灯片一一出示该词题目外,多媒体信息资源的运用,大有"蜻蜓点水”之嫌。在我看来,本词的教学,若将王菲版的《明月几时有》优美视频及缠绵旋律作为意境创设、渲染,定

4、会让学生“设身而处当时之境会……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学生领悟和感受该词之意蕴、内涵便水到渠成了。又如,某教师在执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时,将湖南师范大学赵晓岚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上讲述的《金戈铁马辛弃疾》视频,做了简单粗糙的裁剪,然后在课上进行播放。而台下那群缺乏相关诗词意象背景,更无相应文化积淀的学生,面对“教授级别”的理性讲解及诗词背景视频,犹如雾里看花,听得帳恢欲睡。细究以上两课例,一是浅尝辄止,一是过犹不及,皆未能把握好“度”。那么,怎样让多媒体信息资源为古诗文教学有“度”地服务呢?窃以为,应是两者有机整合,主次分

5、明一一古诗文的深入解读感悟为主,媒体资源的适时适当运用为辅。追求''质”“量”并行,互为修饰,相得益彰。二、以生为本,量“体”裁"衣”不可否认,当下农村中学的语文课堂,因了多媒体的“加盟”,也为古诗文教学带来了"新气象”一一课堂气氛的营造,诗词“原景”的再现,逻辑顺序的梳理……殊不知,这也让部分教师的教学走上另一条“歧路”一一见“物”(即多媒体)不见''人”(即学生)。将多媒体的运用当成一种时髦、当作课堂主体,而真正的主体——学生反而成为“配角”或“附件”。这完全违背了语文课程伦理,更与“以人为本”的课改理念南辕北辙。一教师在执教言意俱佳的《小石潭记》

6、(柳宗元)时,直接将《教师参考用书》配发的CD碟全盘演示。姑且不论CD中教师自身修养之“高”(有示范性),也不谈CD中“学情”背景之“广”(城市化)。就现实中教学者的初衷,便值得商榷一一完全置地情、校情、学情于不顾,不考量面前学生这“体”一一他们的诗文素养是何其单薄、稚嫩,就乱给其裁“衣”,又怎能合身?这种目中无人的“干活”,硬让一群“懵懂孩提”去接受“阳春白雪”。这就未免贻笑大方了,课堂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又如,某教师在上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文时,课前可谓煞费苦心,从网上搜索了丰富多彩的“资源”,然后将其制成PPTo整堂课,除了课始喊“上课”

7、和“坐下”外,其余时间全是在转换PPT版面。整堂课,教师忙得不亦乐乎,可谓手不离鼠标,眼不离大屏幕,唯独将真正的课堂主体一一学生遗忘了。随着PPT版面走马灯般的变换,台下的观众和听众们,因没了诗人与文本的对话,因没了与教师、同伴的互动,因没了参与新知的建构,早已产生审美疲劳,个个已是''人在曹营心在汉”了。课堂教学效益便可想而知To其实,作为母语之古诗文,即便面对生于文化贫瘠的农村、孤陋寡闻的山里孩子,同样应是可感可触、立体灵动的——有文化同根同源的感应!而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声光电”特质,为农村学生与古诗文的对话“铺设”了一条便利的通道1#境的创设,氛

8、围的激活,情境的再现,直观的呈现;利用远程信息技术,也能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支持思想启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