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多元成因和应对策略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多元成因和应对策略

ID:31757264

大小:62.0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17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多元成因和应对策略_第1页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多元成因和应对策略_第2页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多元成因和应对策略_第3页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多元成因和应对策略_第4页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多元成因和应对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多元成因和应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多元成因和应对策a®导读:频繁发生的建筑安全事故已经严重制约了建筑业的发展。能否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是保持建筑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针对我国目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现状,从业人员培训、机械设备监控、施工环境管理诸方面的系统化、动态化、信息化,是全面改进和推动建筑施工安全、达到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的有效举措。建筑业具有施工生产的流动性、施工过程和环境的多变性以及繁重体力劳动多、人员流动大等特点,若发生安全事故,往往具有突发性、危害性、潜伏性、紧急

2、性、复杂性等特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建筑业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数近千人,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亿,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建筑业事故严重影响了建筑企业的经营和利润,并使建筑业的从业风险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关注焦点。如果长此以往,必将制约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或将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繁的原因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大多是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人员层次不齐,影响措施到位1、管理人

3、员一一重生产、轻安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但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项目经理把主要精力放在施工进度上。调查显示,大部分建筑项目的经理人认为,目前的安全资源投入不足,企业重生产、轻安全、拼体力,而且从直接的经济效益出发,往往把施工中的安全保障工作当作陪衬,以应付上级机关的检查。甚至还有项目经理认为,“建筑施工死人不可避免”。2、施工人员——素质低、缺章法随着国家基建投资的不断加大,建筑企业准入政策的调整,使得施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施工队伍不断扩大。我国建筑业中有4000万农

4、民工从业,占农民工总数的30%,占建筑行业一线从业人员的90%o这些人中的相当大部分既没有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又缺乏施工现场安全教育,对现场的不安全因素一无所知,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又缺乏规范作业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容易直接触发安全隐患。一旦遇到突发事故,缺乏在第一时间处置的能力。3、设计人员重设计、轻隐患从事勘察、设计工作的人员,是建设项目总体方案的最早编制者,他们的工作成果直接成为施工人员的工作依据。设计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在设计阶段不会造成事故,当施工人员将设计方案从意识变为物质的时候,却

5、有可能引发事故。越来越多的安全事故表明,正是由于设计师设计方案缺乏安全设防,引发了施工现场潜在的危害和安全隐患。目前,由于设计方只注重甲方功能设计、不愿意承担建筑安全方面的责任以及缺乏相关的安全设计规范等原因,在设计阶段考虑施工安全设计的人员还非常少。(二)安全投入不足,监控互相孤立1、设备本身的缺陷。如安全防护设备、机具设备、设施和施工工具的缺乏或缺陷。2、施工现场的缺陷。如用电不规范、现场安全施工无保障。3、安全保护设备的缺失。如没有真正按照国家规范设置或使用安全防护装置。4、安全防护手段不系统,相对

6、孤立,无法组成一个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虽然现在有多种安全防护措施在实施,比如安全监控、安全签到等,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安全管理系统尚难成为一个整体。(三)企业内外环境,缺乏安全文化1、从文化营造因素来看(1)社会缺乏安全文化氛围。比如上海胶州路大火发生后,安全问题一度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注度也随之降低。这充分说明,整个社会对安全的重视尚缺乏一种内生的环境文化。(2)企业缺乏安全环境的营造。建筑施工安全文化是建筑施工企业在长期的安全施工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劳动保护观念、意识、行为、

7、环境及物态条件的总和。企业对施工安全的重视程度、对安全文化的营造力度,会直接影响施工的安全。工程师一句不经心的“安全检查是走走形式而已”,可能就会影响到整个施工现场人员对施工安全隐患的防范。2、从施工现场因素来看⑴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施工现场“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施工现场工作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这两者不仅会增加施工难度,导致工人的情绪发生变化,增加其疲劳程度,也会使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增大。(2)施工人员的不适应因素在建筑施工现场,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不断变化的、动态的。当个别施工

8、工人对施工现场工作环境不熟悉,或者对变化的、动态的施工环境不能适应时,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四)体制漏洞难遏,动态管理缺乏1、层层分包不合法、解决难众所周知,建筑施工生产事故大多源于包工队失序的管理和无证的劳务工。作为个体包工头,并不具备施工资质和用工资格,而建筑公司或劳务公司明知非法却依然将工程分包、转包给包工头。这种用工形式长期存在、屡禁不止,并成为建筑行业的普遍现象,形成建筑行业特有的层层分包、层层垫资的生态链,也成为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