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课后练习:第17讲复习方法指导与主观题

2018年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课后练习:第17讲复习方法指导与主观题

ID:31736542

大小:104.7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17

2018年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课后练习:第17讲复习方法指导与主观题_第1页
2018年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课后练习:第17讲复习方法指导与主观题_第2页
2018年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课后练习:第17讲复习方法指导与主观题_第3页
2018年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课后练习:第17讲复习方法指导与主观题_第4页
2018年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课后练习:第17讲复习方法指导与主观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课后练习:第17讲复习方法指导与主观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七讲复习方法指导与主观题题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苏轼提出:“古者以民之多寡为国之贫富……国家承平百年,户口之众有过于隋。然以今Z法观Z,特便于徭役而已。国Z贫富何与焉。非特无益于富,又且以多为患: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是以公私榻然而百弊并生。”明代冯梦龙曾提出:“不若生一男一女,永无增减,可以长久。若二男二女,每生加一倍,日增不减,何以养Z?”清代学者洪亮吉则说“今为农者十倍于前,而E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所入者愈微,所出者愈广,于是士农工贾各减其值以求售,布帛粟米乂各昂其价以求出市。此即终岁遑遑,而自好者居然有沟壑

2、之忧,不肖者遂至于生攘夺之患矣。”——段塔丽《中国古代人口控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等材料二梁启超曾提出“大地百物之产,可以供生人利乐之用者,其界未有报,其力皆藏于地,待人然后发之。”因此“尽地力者,农、矿、工之事也。”如能采取先进技术,充分利用地力,“虽生齿增数倍,岂忧饥寒哉?”薛福成认为西方国家“善寻天地,天涯海角,无阻不通,无荒不垦。彼以此治民,虽人满,何尝不富也”。因此,他主张与巴西、墨西哥等国签订合同,订立协议,“许其招纳华工”。孙小山则提出,一方面,“沿海沿江烟户稠密省份,麋聚之贫民无所操作”,存在大量失业人口;另一方面,西北和蒙古地区,都是“土

3、旷人稀,急待开发”;还有“中国现时应裁之兵,数过百万,生齿之众需地以养”。所以他提出“以国民需要之原则衡之,则移民实为今日急需中之至大者1918年出版的陈长衡的《中国人口论》,认为“今日之屮国不能以民众为可恃,而应当力求国民品质与能力Z增高”。—一李永芳《中国近代人口管理思想述论》等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材料屮共同的人口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以后人口问题突显的社会经济背景。(2)概括材料二中的人口管理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人口思想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题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诗经•大雅•绵》中写道:“绵绵瓜迭,民之初生。”春秋时期,

4、越国被吴国所灭,越王勾践为报吴国之仇,曾以国家政令形式明文规定:“令壮者无娶老妇,老者无娶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将免(娩)者以告,公令医者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子,公与之母(乳母);生二子,公与之食。”这一政策,使越国在十年之内人口大幅度增加,并为最终打败吴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商鞅道:“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据段塔丽《中国古代人口控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材料二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成为一项基本国策。据20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2010年间,中国人口平均增

5、长率为0.57%,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杲;2010年,()〜14岁人口所占比重由33.59%减至16.60%,屮国人口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流动人口规模继续膨胀,出生性别比持续失衡。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一一据王秀《新中国生育政策演变研究》(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人口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时期中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今中国鼓励人口增长的历史背景。(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6、题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因为宋代统治者在建国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定下“崇文抑武”的国策,因此在武力上相对薄弱,在国力上并不及汉唐。但在文化上,让大量文臣儒士担任重要官职,这些文臣重视君臣伦理,提倡典章制度,在参与政治管理的同时,更热衷于发展文化……对促进和推动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宋代儒学转型使屮国传统文化在宋代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时期)新儒家之于启蒙,既不是逆着走,即不是从根本上动摇启蒙的权威,也不是推着走,即不是像马克思主义者那样顺着启蒙的思路往前推进,而是挽着走,即企图通过发挥更新了

7、的文化的作用而成就启蒙的事业。这一点也决定了,企图以文化更新主义来“补民主与科学Z不足”的新儒家,对于启蒙木身所存在的问题既不可能有真正的洞察,也不可能提出真正的解决方法。另一方面,企图以文化更新主义來转化传统的新儒家也因为一开始就站在了启蒙的立场上从而很难成为传统的真正继承者。大而言之,在倡道德以补民主之不足与倡哲学以补科学之不足这两个方面,新儒家的思想都存在严重的问题。——摘编自[日本]沟口雄三《中国的冲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否同意“宋代儒学转型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宋代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

8、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学发展的主要特征。(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