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733957
大小:54.7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探索中小学数学衔接问题很早就为一些专家和一线数学教师所关注,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这里我仅结合我校具体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和看法。一、与小学数学相关的几个问题1•初一学生必需的几个基础技能相对滞后。(1)运算能力(包括简便运算)基础不好。(2)应用题中不知道如何寻找数量关系(包括画线段图、列表等辅助方法),典型表现为:不知道基本题型中的数量关系,如追及、相遇、利率、税收、销售、百分率、和差、倍数、植树、面积、重叠等等。其直接危害是列不出代数式,从而列不出方程。(3)缺乏必要的生活常识,直接影响学
2、生的审题。2•让学生逐步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这是现行数学教学的重要理念,要学会数学地思考,就必须掌握某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小学可以渗透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整体思想等,小学里可以渗透的数学方法有:画图法、列表法、列举法、逆向思维、由特殊到一般、比较法、面积法等。3.小学阶段更应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后续学习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小学生年龄小,依赖性强,在进入初中后班主任变“蹲”为“带”,部分学生不适应,失去依靠,失去整天管着自己的人就有点无所适从。根据数学学习的特
3、点,除了泛学科的学习习惯之外,数学学习应还有检验、预习、独立作业、复习、反思、批判等很多方面的习惯。二、初一数学教师应解决的几个问题1•使学生学会适应初中数学的教材内容。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内容相比,其知识密度大,定量讨论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新思想、新方法、新思路……教材内容的突然拔高是难以“衔接”的主要原因,加上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性,更增加了“衔接”的难度。因此,初中第一学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最困难的,实现教材内容的顺利“衔接”一方面可训练学生学会抽象思维。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根本途
4、径。另一方面可训练开拓学生的思路。有些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如绝对值,相关它的很多问题,借助其几何意义解决,不仅过程简单,且直观形象易懂,因此,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开拓新思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其三是尝试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学会使用逆向思维方式思考问题。2•使学生适应学习方法上的改变。长期被“喂着吃”的刚刚从小学毕业的学生,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往往以完成作业为主,不习惯看书,不会记笔记,不善于总结,不善于观察和解释现象,不善于动手操作等。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将使学生在学
5、习中处处遇“红灯”。因此,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法,亦是当务之急。具体方法有:一是使学生增强课堂意识。要求学生做到:(1)课前要作好充分准备。(2)上课后,立即进入学习状态,谨防走神,听不懂时作个记号,继续听,不钻牛角尖。(3)智商较高的同学,听课要有超前意识,不能只满足于跟着老师走,要有未语先知的本领。其次,训练学生课堂记笔记的习惯。这样既有利于听课时思想集中,手脑并用,又是一种能力的训练,更是复习时与教材配合的重要依据,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所以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特别在学生还不自觉、不习惯的初期,更要来点“强制”措
6、施,以帮助他们养成习惯,从中尝到甜头,进而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同时,立足于用数学学科本身魅力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无疑能对增强课堂意识起到促进作用。二是使学生学会复习的方法。首先教会学生对知识进行正确划分,自编复习提纲,归纳出知识要点。但必须注意,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只是在初期教师可适当示范。其次,引导学生通过解题进行复习。具体做法是,在作基本训练的基础上,可选一些综合性的,具有针对性的典型例题示范,通过例题渗透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反复推敲题意,细心观察已知和未知,留心挖掘出字里行间的隐含条件,还
7、要注意排除一些多余条件,切不可匆匆动手乱套公式或企图投机取巧。要养成做完题进行总结的良好习惯,想一想,这道题在知识上属于哪一类?解题的思路、方法、过程如何?争取每做一题都有新的启发,这样既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规律,又可拓宽解题思路,提高灵活应变能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三是使学生通过解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只强调“怎样解题”,而忽视了'‘如何说题(说题意、说思路、说解法、说检验等)”o看似这是重视解题,实则这是忽略解题能力的培养。由于缺少对解题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的解题
8、能力,只囿于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中,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为了排除学生思维定式的干扰,在解题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常运用的方法有“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四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主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