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美博弈之人民币升值决策问题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美博弈之人民币升值决策问题探究【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相对于次贷危机影响下美国经济不振,人民币受到美国强力的逼迫升值压力。国内众多学者就人民币升值快慢问题及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但是在中国已采用渐进式升值路径的前提下,面对美国不断施压,中国是否还应进一步调整人民币汇率?本文应用一次动态博弈模型及无限次重复博弈模型,探讨在不同假设条件下中美人民币汇率决策的纳什均衡。【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升值博弈模型进出口贸易引言随在人民币升值对于中美贸易的影响研究中,国内学者主要持两种观点,一是人民币升值的确对中国的出
2、口起到负面影响[1],但是这于中美双方而言是互伤的行为[2]。美中的贸易逆差并不是由于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影响[3]。二是人民币升值虽然对中国有负面影响,但辩证地来看,对中国也是有积极影响作用的,例如可以促进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4]。对于人民币升值究竟采取渐进式还是一步到位式的争论中,近年来,大部分学者支持渐进式升值的路径[5]。1.假设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逆差不会有影响彭红枫根据1985年至2009年月度数据的计量分析得出结论人民币汇率并非导致美中贸易逆差的真正原因。刘伟的研究同样表明:单纯的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之间的贸易差额影响不大。基于这一结论,
3、本文假设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并没有收益,再假设中国在博弈中有两种选择,即升值和不升值,而美国也有两种选择,即制裁和不制裁,中美同时做决策(即采用静态博弈模型)。当美国对中国实行制裁时,对中国商品收取惩罚性关税,中国利益将受损,而美国可获得短期利益收入。给出中美在双方不同决策下的收益值,则博弈的收益矩阵可表示为:当美国不对中国采取制裁策略时,中国选择人民币币值稳定,则可获得外贸收益4个单位;一旦美国对中国实行制裁,中国的外贸出口出现困难,加上美国国债的贬值,中国将损失2个单位。根据人民币汇率对美国贸易逆差无影响的假设,美国只能获得制裁的短期收益。根据划线法,可
4、以求出该博弈的纯策略纳什均衡,(3,-l)o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美国的策略选择是什么,中国的最优选择都是不升值。同样,无论中国的策略选择为何,美国的最优选择都是制裁。2.假设人民币升值可减少美中贸易逆差除了上述观点外,也有学者认为人民币升值确实使得中国对美出口面临困境,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创严重,美中贸易逆差也出现反转。以这一理论为基础,对上述模型进行调整,假设人民币升值可以给美国带来收益,则收益矩阵可表示为:我们同样可以求出这种情况下的纯策略纳什均衡一(3,-2)o此时的均衡结果同第一种假设下的结果相同,中美两国的最优选择分别为不升值和制裁。3•假设中
5、美间的人民币升值博弈是无限次的重复博弈在这种情况下,中美贸易不再只注重短期利益,而着眼于长期。由于人民币的升值,中国出口的减少,使得美国人不得不购买本国更为昂贵的商品,从而导致美国人的可支配收入减少,影响消费,根据Y二C+I+G+NX,消费的减少同时使美国产出下降。因此,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而言都是不利的。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贸易有利于贸易双方条件的改善。在上述理论及假设下,我们给出此时的收益矩阵:在这一博弈模型中,存在唯一的均衡结果一(-3,-3)o虽然(4,4)相对于(-3,-3)而言是帕累托改进,但是由于两国各自的政治目的,不会实现。根据无限次重
6、复模型[6],如果中国选择不让人民币升值,美国再第一阶段选择制裁,那么可获得收益5,但在以后各阶段中,中国升值,则美国的总收益为:=5+8(-3)+8282(-3)+•••=5-36/(1-6)(1)其中,6为贴现因子。如果美国的选择是不制裁,那么双方的选择都不会再变。此时令无限次博弈的总收益现在值为V,则V=4+8V,即V=4/(1-6)o(2)因此,当(2)>(1)时,即6>1/8时,稳定的汇率政策就是双方的最优选择。结论及政策建议对于美国政府而言,无论是出于转嫁责任还是经济发展的要求,迫使人民币升值是其必然选择,而中国在多方压力下,既要坚定稳定的汇
7、率政策,同时应该抓住时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拉动内需,改变外贸依存度过高的现状。参考文献:[1]孟舒,美国催促人民币升值背后的政治目的刍议,牡丹江大学学报[J],2011年2月第2期.[2]侯卜魁,关于人民币升值快慢的决策博弈,金融[J],2009年第1期.[3]刘伟,人民币升值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关系探讨,经济问题[J],2010年第9期.[4]王勇,辩证对待美中贸易摩擦和施压人民币升值问题,中国经贸[J],2010年第4期.[1]徐挺,人民币的升值路径极其经济绩效分析,国际金融[J],2009年第2期.[2]谢识予,经济博弈论
8、(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