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云锦的发展历程及文化内涵

南京云锦的发展历程及文化内涵

ID:31721986

大小:51.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1-17

南京云锦的发展历程及文化内涵_第1页
南京云锦的发展历程及文化内涵_第2页
南京云锦的发展历程及文化内涵_第3页
南京云锦的发展历程及文化内涵_第4页
南京云锦的发展历程及文化内涵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京云锦的发展历程及文化内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                  南京云锦的发展历程及文化内涵              ——我对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考察与理解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05级任婳 一回首——千年孕育的美丽  ...从原始服饰起,人类使用的制衣材料主要分为麻织物,丝织物与裘皮,丝织品由于原料与技术原因产量相对较少,历来为上层贵族享用。关于丝的发现,在考古材料中,河北正定县南杨庄仰韶文化晚期遗址中,曾发现两件陶蚕蛹,经C—14鉴定,距今5400-+70年;1926年在山西夏县西阴村新

2、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半个经过人工割裂过的蚕茧,该遗址所在年代约为距今5600~6080年之间。可见早在5000年前,神话中的伏羲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已开始进行家蚕驯化的工作;而这一大大改变人类生活的创造性发现只是象征性地归功于伏羲或螺祖,实际上还是无数劳动人民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与不断探索的结果。先秦时代,古老文献中就有关于桑蚕的记载,如《夏小正》中:“三月......摄桑......妾始蚕”;《管子.轻重甲》记载:“昔者桀之进,女乐三千人......无不服文绣衣裳者。”不仅在商代的卜辞中,桑,

3、蚕,丝,帛等字眼时常出现,青铜器上可见身体弯曲的蚕纹,玉器中也有形态逼真的玉蚕,这都表明了蚕桑业在当时已较为发达。据甲骨文中的象形文字推断,商代已普遍使用一种原始的纺织机器“距织机”,至今海南岛南部的黎族妇女仍使用这种原始机器制造黎锦。在安阳殷墓出土的青铜器表面,发现黏附有被铜锈渗透而残留的丝绸残片,经分析研究,这是采用高级提花技术织成的菱形花纹的暗花绸,说明这时使用的织机比先前的原始织机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已含有提花装置。这种在云锦中也使用的高级提花技术算来也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了,不得不令人感叹一项

4、工艺从孕育到成熟过程中深厚的历史积淀。   从西周到两汉,我国丝织业兴盛发达的地区一直在黄河流域。当时北方多丝麻,南方多麻葛,南人多以麻布为常服。南京的丝织业发展是从三国时丝织南移开始的。南京所在的孙吴政权中,有很多南徙的北人,带来了北方中上层人士喜着柔软舒适的丝织品的衣着习惯与风尚,带动了孙吴政权积极发展蚕桑事业,而江南气候湿润温和,给桑蚕生长提供良好条件,《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记载陆凯上疏谏孙皓谓:“先帝时,后宫列女,及诸织络,数不满百......,先帝崩后......更改奢侈,伏闻织络及诸徒,

5、乃有数千。”这段记载说明,当时吴国宫廷已有专门制造丝织品的部门,而且江南丝织业正飞速发展。东晋时,南京改名“建康”,作为都城,恢复御府织室为宫廷服务。公元420年,刘裕王朝建都建康,带来了北方百工,在建康建立“锦署”,为江南织锦业带来中原先进的生产工艺,在织机上进行改良创新,生产出著名的织成纬锦“宋锦”,为后世云锦的精良工艺打下了基础。然而此间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梁武帝末年的侯景之乱中,建康的社会生产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元气大伤,织锦业的发展一度停滞。   隋唐时期,金陵的行政地位不断被抑制,最低时

6、曾属镇江管辖,在《唐六典》,《唐书。地理志》中都没有出产绫锦的记载。而当时全国的丝织业十分发达,主要蚕丝产地是河南河北道,次则四川地区,江南地区又次之。丝织品以蜀郡(益州)和广陵郡(扬州)的锦最为著名。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无赖二分在扬州”,如此繁华兴盛的大都市,锦缎生产突出当数自然。   ...南京的丝织业到了南宋时才得以复兴,而宋朝廷南渡以致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迁,则是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江宁,苏州,杭州三地逐渐成为高级锦缎的生产中心。公元1280年,元世祖设“东西织染局”于建康;明代又在南京(都城

7、)设“内织染局”,“神帛堂”和“供应机房”;清王朝沿袭旧制,设立“以官领之,以授匠作”的官办织造局。这些在南京设立的官办织造,专供皇家皇帝的龙袍冕衣,后妃的凤冠霞帔,宫闱幔帐,文武官员补服,宫廷坐褥靠垫等,作为御用贡物,其极高的品质要求和独有的优越条件(水平高超的工艺技师,昂贵考究的用料等)使元明清三代成为南京云锦得以发展至成熟的重要时期。从南京织锦业的兴衰沉浮中,我们不难看出,工艺的发展是以政治安定与经济繁荣为基本条件的,战争往往会给手工业带来致命的打击。也正由于南京在宋金之战中遭受的破坏较少,政治

8、地位逐渐提高才有了日后云锦工艺大放异彩的机会;相比之下,原来经济繁荣的产锦名地扬州却因金,元屡次南侵,导致了“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的萧条景象。  在晚清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中,南京的丝织生产也遭受了很大损失,机户大多流寓外地,躲避战乱。战火过后丝织生产虽有所恢复,但由于元气大挫,规模大不如前。至光绪三十年,江宁织局奉旨裁撤,此后的锦缎供应完全依赖民间。民国时期,由于大量舶来品的倾销,传统服务对象的减少,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南京云锦一度衰落。1937年抗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