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712224
大小:58.6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7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8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江西省永丰县八江中学:熊月军教学目标:1・感受苏州园林的美,理解文章的主旨。2•学习说明文先总后分的写法。3.学习本文说明语言多样性和准确性的特点。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先总后分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本文说明语言多样性和准确性的特点。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苏州园林是苏州人的骄傲。苏州人写苏州园林,苏州人游苏州园林,都会觉得特别亲切。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苏州园林》,相信也会有新的感受。•正课:1.初读课文。现在,让我们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书时
2、,可以把课文的主要内容、重要的信息、关键的语句划出来。读完后我们来交流。读的过程中如有疑问,请举手。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交流。(请同学们交流)2•讨论同学阅读提纲的正误。(讨论并归纳)第•部分:(1〜2段)总写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第二部分:(3〜9段)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第三部分:(10段)尾声,回味无穷。3•提问: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归纳)务必使游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4•提问: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归纳)(1)亭台轩榭的
3、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2)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3)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画美。(4)近景远景的层次给人景致美。(5)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6)门和窗是高度的图案美。(7)极少用彩绘给人色彩美。分项说明从七个方面紧扣总说的“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评特征。从(1)到(4)点呼应第2段的“四个讲究”,(5)到(7)则补充说明苏州园林的各个点上的图画美.5.提问: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归纳)文章结尾告诉人们苏州园林值得介绍的还很多,文中所介绍说明
4、的只是一些方面.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无穷。6.本文说明的语言很讲究准确性。(1)在课文第一段中有两个关键的词语,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是“标本”,一个是“鉴赏”O(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归纳)a、文中的“标本”不是指经过处理的动物、植物或矿物的实物样品,而是指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样品。本文中用“标本”这个词高度评价了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b、“鉴赏”是鉴别和欣赏的意思。可见,作者写苏州园林,是从鉴赏的角度写的,所以他会看到一幅幅画。(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
5、,是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和技术有区别吗?(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归纳)艺术是指用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创造出形状独特而美观的形象;技术是指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反复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生产劳动的经验和知识、技巧,本文强调了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艺术,说明它具有独创性和美感特征。5.提问:课文中还能找出类似这样的语言准确简明的例子吗?(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归纳)(1)动词的运用。如第七段用了“栽”、“蔓延”、“补”等。(2)副词的运用。如“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大多”、“极少”用得
6、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3)描写性的词语的运用。如“重峦叠嶂”、“高低屈曲”、“俯仰生姿”、“盘曲嶙峋”、“珠光宝气”等。三.课堂总结:四.教学反思:这堂课的设计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的指导作用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