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

ID:31711865

大小:56.2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温县一中仝淑贞教学反思这次优质课我选择的是《寡人之于国也》,因为这是学生们已经学过的课文,开始在定位上有些纠结,到底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后来思考觉得不能讲成复习课,这毕竟是优质课比赛。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孟子的文章,主要是了解他的仁政思想,学习他的论辩术,所以我把这两个方面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前一天见学生,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学生已经记不清这篇课文的内容了,因此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又稍作了调整。不论孟子的思想还是论辩术,都从简单处入手,唤醒孩子们的印象。孟子的思想主要是让学生找出具体措施,让学生从具体措施

2、中体会以民为本的思想。论辩术表现在多方面,如结构的严谨、先驳后立的方法、修辞的运用、句式的整齐等等,只是蜻蜓点水的都讲,学生们并不能有所收获,所以我把论辩术只限定在修辞上,主要让学生清楚比喻论证的用法。因为在孟子的文章中比喻论证的方法经常用到,而且比喻论证讲道理浅显明了,又深刻透彻。我从本体、喻体、比喻义的角度让学生自己谈,自己分析。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才真正懂得了比喻用法的妙处,我认为就达到目的了。在延伸拓展中也可以看出学生的确是学会了。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作为文言文教学,在教材处理上,没有把字词体现出来。文言文中字词是永远不能忽视的,这是基础,

3、是根本。把文字完全抛开,只讲内容等,就失去了文言文教学的意义,也会使学生的基础不扎实,根基不稳固。在以后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的。再者在课堂上还是没能大胆放手给学生,总怕学生讲不到位,总想替代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改进不足,努力提高。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研读文本,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2•学习孟子的论辩艺术;学习重难点:1.了解孟子对治国得失的思辨,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2•学习孟子气势磅礴的论辩艺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学习对象分析:高一的学生已经完成了两本必修教材的文言文单元阅读,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但缺乏对文言文本的深入理解与分析的能力,也缺乏将

4、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解决疑惑与未知的训练。通过木课的学习可以加强对学生该方面的指导。学习方法:品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学习过程:一、导入(略)今天我们就以《寡人之于国也》为文本来了解孟子的经世济民的仁政思想,学习他气势磅礴的论辩艺术。二、诵读课文,初步感知孟子思想。1•老师范读本文,学乞正音断句。2.学生齐读本文,思考梁惠王向孟子讨教一个什么问题?(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三、分析文本,理解孟子的思想1.梁惠土在和孟子的对话中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明确: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治国的问题)2•要达到民加多,在当时社会可能有几

5、条途径?明确:1・霸道2.王道3•孟子主张王道,他提出的具体措施是什么?明确:体现在五六段中。自由读,用笔划出来。第五段讲的是王道之始,第六段讲的是王道之成。王道之始的具体做法是不违农吋,数罟不入湾池,斧斤以吋入山林。孟子在这里强调时的重要性,要顺应农时,其实是反对无休止的战争,让利于民,让百姓有休养生息的机会。这就是养民。王道之成的具体做法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百姓拥有了五亩之宅,百亩之田,畜养一定的牲畜等,吃上肉穿丝织品,不挨饿不受冻,百姓富裕起来,这是富民。再给百姓教化,提高百姓

6、们的精神文明。这是教民。在那个没有国籍制度的时代,百姓们可以随意寻找自己心中的乐土。有这样的安定富足的国家,百姓的归顺就如同水向下流一样,谁也阻止不了。梁惠王若采纳孟子的建议,何愁民不加多!四、分析文本,探究孟子的论辩术梁惠王原本主张霸道,用武力争夺天下,而孟子向他宣扬的是与之相反的王道思想,,那他是如何劝说梁惠王接受自己的主张的?(请从修辞等角度入手分析)分组讨论明确:1・比喻说理,形象生动2•排比蓄势,气势磅礴小结:我们看到了孟子的思辨能力卓越超群,劝说艺术登峰造极,而这止源于他的善心仁念。如他对社会现实与百姓疾苦抱着一种冷漠的态度,他的雄辩艺术必然是

7、无本之木,毫无生机。经世济民的仁政思想和雄辩艺术相辅相成,二者合一,才成就了孟子的伟大,才使得他那颗热血沸腾的心穿越千年,照亮历史的夜空。五、课外延伸,进一步了解孟子思想,赏析他的说话艺术。孟子见梁襄王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O“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浮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8、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六、作业背诵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