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2年级五六单元知识梳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二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知识梳理一、基础知识1.本单元围绕“办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寓言两则》《画杨桃》《小马过河》3篇课文。有古代寓言故事,有现代学生生活故事,有童话故畫,有人物也有动物,每个故事都寄寓了深刻的道理。故事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引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使他们获得丰富的启示。2.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3.本单元引导学生从故事的不同侧面谈看法,或联系实际,谈生活中类似于寓言中的事例,明辨是非,加深理解,避免犯类似的错误;或从故事中的不同侧面发散思考,获得不同的感受。4.本单元人物对话较多,朗读指导的
2、重点是引导学生读好对话的语亘。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也为后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奠定基础。5.《寓言两则》包括《亡羊补牢》《抿苗助长》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擅苗助长》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6.两则寓言条理清楚,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7.《画杨桃》细致描写了人物的对话、动作和神态,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8.《画杨桃》采
3、用对比手法,展现人物认识和情感的变化。一是老师和同学的对比,二是同学们前后态度的对比,三是老师神情的前后对比。9.《画杨桃》取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贴近儿童心理,内容鲜活有趣,语言生动活泼,平常的小事寄寓深刻的哲理。10.《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告诉我们:別人说的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10.《小马过河》共有8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巧妙设置悬念,顺应儿童心理,富有情趣,且能引发儿童思考。11.口语交际的话题为“图书借阅公约”,本次口语交际重点是隹讨论“图书借阅
4、公约”过程中,每个人都有机会、能够主动发表意见。12.语文园地五共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包括“识字加油站必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日积刀累”“我爱阅读”。二、问答知识1.以《箍苗助长》为例,教师谈谈如何指导学牛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教师用书1必页)2.简单分析一下寓言与童话两者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相同点?(教师用书146页)3.《画杨桃》一文中老师说的一段话是理解全文的难点,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理解,晶悟感情?(教参151页)二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知识梳理一、基础知识1.本单元以“大口然的秘密”为主题,编排了
5、《古诗两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4篇课文。既有描写自然景观的古诗,也有描绘自然现象、介绍自然奥秘的短文和儿童诗。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课文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常识,耍避免把语文课上成自然常识课。3.《古诗两首》都是写景诗,艺术特色上有共同点。作者都着意童色彩进行描绘,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并巧妙运用视线的游移来营造空间感,勾画出自然优美、开阔高远的意境,读来让人身临其境。4.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6、。杜甫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5.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语言浅近、清新自然,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也有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情感的诗。6.《雷雨》是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景象的优美短文。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雷雨前一雷雨中一雷雨后”的顺序记叙,集中表现了3个场景的鲜明特点。7.垂字的笔画顺序为:撇、横、竖、横、竖、竖、横、横。整个字形中间宽,上下两头窄,横画之间的距离耍均等。8.《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
7、儿童诗,介绍了几种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景象。亲切通俗、富有韵律的语言,丰富有趣的自然科学知识,能吸引学生走进大自然那奇妙的世界。9.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向我们介绍了太阳、北极星、人树、积雪这四种天然的指南针。文中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来说明天然指南针的作用。10・《太空生活趣事多》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语言轻松活泼,浅显易懂,介绍了太空生活中新奇有趣的现象。文章开头的设问句和结尾的反问句首尾呼应,增强表达的趣味。11・语文园地六共安排了6个板块的内容,包括“识字加油站必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刀累”“我爱阅读”。二、问
8、答知识1•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读好《绝句》这首七言绝句?(教师用书174页)2•“东吴万里船”是来自东吴,还是驶向东吴?(教师用书176页)3•结合《雷雨》一课,说一说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好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效果?(教师用书1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