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小品二则》(胸中之竹)教案

2018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小品二则》(胸中之竹)教案

ID:31708044

大小:56.3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2018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小品二则》(胸中之竹)教案_第1页
2018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小品二则》(胸中之竹)教案_第2页
2018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小品二则》(胸中之竹)教案_第3页
2018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小品二则》(胸中之竹)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8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小品二则》(胸中之竹)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胸中之竹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的绘画技法及其创作理论。2.体会郑板桥提出的画竹的三个阶段。3.理解文屮说“趣在法外者,化机也”这句话的含义。4.培养学习诗歌兴趣,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2学情分析所教教学班共有学生33人,其中百分之•七十的同学对语文兴趣较浓厚,成绩在百分以上占百分之十五,较差的占百分之十左右,总体看对古文背诵默写较好。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口己的切身经历或读书积累体会画竹的“三种境界教学难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的区别。4教学过程过程:一:导语他是个聪明绝顶,博古通今的一代文豪。

2、却偏偏写什么“吃亏是福”“难得糊涂”并煞有介事地再加上个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入糊涂更难”。所提的“难得糊涂”可能是有两种含意,一方面似有鉴于官场屮的糊涂,他难得那种糊涂,只有及早抽身。另一方面当是看透世态,为避免多惹麻烦,不妨糊涂一点。他能保全这种糊涂,也算得是名人了。这个人就是郑板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胸中之竹》。二:解题提跋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文体,指的是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后的文字一。写在画幅上的叫题画。题画或文或诗,一般比较简短。从内容上看,有的叙述写作缘由,有的点拨墨情画意,有的借

3、题寄意写志,涉笔相当宽泛自由,然均追求画血与题词相互补充之用和相映成趣Z妙。据载,有一次郑板桥画了一幅《墨竹图》,非常满意,同时又觉意犹未尽,遂握笔题画,成此名文。三:作者郑燮: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主,为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汪士慎黄慎李•鳞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他一生多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好与倔强不逊的性格相合。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图很简单,但构思

4、布局却十分巧妙,用墨的浓淡衬出立体感。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有黑色一-种,但能让人感觉到兰竹的勃勃生气。写作背景资料《胸中之竹》是一则题画竹的小品文。题画诗文“始于画作,又可脱离画作”,既补益于画作,与之相得益彰,又可以独立成为小品文。郑板桥的《胸中之竹》就是这样--篇典范的小品文。板桥题画,多以“天趣"发之。据载,本文是郑板桥画《墨竹图》后,兴致未尽,提笔题画,遂成此文名。全文90余字,简洁Z屮自现作者一种高雅Z趣,形神Z美与画理Z妙相得益彰。四: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正咅正字。倏2.自由朗读,把握大意

5、。3.个别读,注意感情运用。4.齐读,翻译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胸中之竹眼中之竹手中之竹意笔定则化机五:分析课文,默读课文思考:1.本文可以分儿层?明确: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从开头江馆清秋到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主要讲作者作画过程中的几个环节:清秋,晨起看竹吋由“眼前竹”有了作画的冲动到“胸中竹”构思再到“笔下竹”完成之竹。第二层“从总Z到独画云乎哉”。主要写作者作画过程的感受及心得:意在笔先,趣在法外,从而形象地揭示了生活与艺术Z间的关系。2.从凝神构思到挥毫落墨,画竹过程中分为哪几个阶段?用自己

6、的话加以诠释。明确:三个阶段:眼中之竹:即现实之象。胸中之竹:及心中之象。手屮Z竹:即画幅Z象。1.用口己的话说说这三种境界有何不同。明确:眼中之竹:即是客观I比界。胸中之竹;即是主观感受.手屮Z竹;即是艺术创造。2.作者由画竹的体验总结出了怎样的创作原则?你怎样理解?明确:“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意在笔先"是艺术创作的必然规律。在这里意在笔先是必须先有“胸中之竹”然后才能有"手中Z竹的意思'故而作者称之为''定则"“趣在法外”是艺术创作的特有规律.趣在法外的大致意思是说,艺术创造

7、虽有一定的理,但没有固定的法,审美情趣的有无,大小,浓淡,雅俗,不是由法框定的,全凭作者心灵的妙运,即在深切领悟创作规律后的巧妙运化,故而作者称之为化机,而化机的大小,则取决于作者的智能和才养,即所谓''神而明之.在乎其人”.3.作者在结尾说:独画云乎哉!看来,作者的意图并不只是就事论事,而是要借题发挥.请结合你的切身经历举例说说你对郑板桥这一创作的理解.明确:例如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总是來源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中间需耍大家对生活的提炼,揣摩艺术的加工和处理,甚至有时是作家灵感的火花点燃神来之笔.一旦提笔,

8、便胸屮勃勃,随手写去,可能有些是作者始料未及的.陆游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讲的就是此理任何艺术创作的过程大抵如此六:拓展把你知道的有关”兰竹石”的诗句与大家分享一下吧。七:课堂小结郑板桥的三种境界恐怕我们不能完全领悟。但希望大家今后一定要认真观察,善于想象,捕捉灵感,写出更多富有一灵性的好文章。这姑且算做我们作文的三种境界吧!八:竞赛背诵九:板书设计眼中之竹客观世界三种境界-胸中之竹主观感受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