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696722
大小:55.7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用仁礼观关照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用仁礼观关照教学摘要:孔子“仁”与“礼”的思想对教育有着深远影响。在孔子眼中,“仁”与“礼”既是生存的法则,又是教育的标准。那么,如何在现代语文新课改教育教学屮渗透至圣的仁礼观呢?关键词:仁;礼;教育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154-0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智慧Z书,也是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对于现代教育思想有着深远的意义。“仁”与“礼”也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相互交织着,不仅在古代儒家思想有着主导地位,在现代的教育屮也是不可或缺的。
2、《论语》处处体现着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儒家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君子、仕人,而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具体说,就是包括学生学习生字、阅读感悟、陶冶情操的能力,以及运用语言文字来写作、表情达意的能力等。那么,如何在现代语文新课改教育教学中渗透至圣的仁礼观呢?一、孔子的“仁”“礼”思想在孔子看來,社会问题是无法以战争、刑名等途径解决的,他反对以“刑名”建立社会秩序:“卫灵公问陈(阵)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Z事,则常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
3、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对于“礼”有自己独特的理解,礼是用来维护社会秩序,并利于社会稳定的。他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木是拯救道德人心,因此他十分重视西周礼法,强调“克己复礼”,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无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仁”是“礼”的基础,不但要讲制度,讲规范,还耍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仁者爱人”,仁爱与同情是人间正道。孔了不鼓励学牛去创造丰功伟绩,且以“仁者爱人”为基准教学生做人。有此仁爱之心,便能成为一个高尚道德的人。二、孔子的教育思想1、不愤不启
4、,不煤不发孔子特别重视启发学生。他认为,如果学生未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则不勉强施教;面面俱到的单方传授,会养成学牛的依赖性,阻碍其独立思考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孔子儒学屮“仁礼”的价值并非只是在我们的现代教学屮有所体现,在很早之前的先人们的著作中都冇所涉及。启,所谓的开,发,亦为达其辞。纵观古今,时代在改变,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可是文学的思想,教育教学的思想却一直源远流长,一直滋润着我们,不能说是我们在时时跟新,而应该说我们是在踏着前人的脚步慢慢完善,化为己用。2、其身止,不令而行,其
5、身不止,虽令不从在当今社会,这句话对于处于领导地位的人或教职人员来说意义非凡。对于教职人员来说,教师以身作则,对于学牛来说就是无声的引导。教师对被学生的作用首先是人格魅力的熏陶和个人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训练。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古至今,这是我们一贯所提倡的学习方法。学思结合才能获得真知。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在具体的学习方法方面,孔子力倡学思并重、学行并重。主张把感性的读书与理性的思
6、考结合起来。他主张把“行”作为求知的目的、验知的标准,认为考察、认识一个人要“听英言而观其行”,所学知识应应用于实际,否则就是无用的。他甚至强调道德践屡比学习书本文献知识更来得重耍,“弟子入则孝,出泽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4、当仁,不让于师孔子一贯主张“当仁,不让于师”。因为儒家讲求的就是礼让,好的事情就应该先让老师,长辈,尊长所享冇,但是面对这仁义的事情就截然不同了,每个人应该是自发的,自然而然的去做。教师和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都有所受益,教师的学识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有所限
7、制的,因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是觉得有不同的见解或者看法,可是适时地提出质疑,这种,一个问题就会有质的飞跃。这也是教育教学中仁行的体现。5、中庸之道孔子的在提倡仁礼的同时,也对中庸Z道有着独到的见解,所谓“中庸”,亦是“过犹不及事态的过度发展与达不到所要求的是同样的。对待教育也是如此。在教育中,如果过于苛求完美,可能效果就适得其反。在我执教的一年级中,我深刻体会到这一点的重要性。一个孩子,在小学刚刚启蒙的阶段,势必会烦很多我们自认为不应该的错误,而对一个刚刚出校门踏入社会的莘莘学子来说,我们会
8、要求自己做到完美,事无巨细,但是这一点也恰恰会让我们进入一个误区。在教学中,我们不仅会过度的关注与保护,也会有我们所没发现的,每个孩子都是渴望被关注的,但是在群体化班级的教育中,我们往往会忽略孩子们的很多细节,这也是我们所不足的。过度的关注与细小的忽略都会促使事情往另一个方向发展,因而,在教育教学中,孔子的中庸之道就十分真切的体现了出来,这也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及为人处世指明了一个方向,中庸之道运用的恰当与否,也会是我们生活事业成功与否的一个很重耍因素。综括观之,孔子认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