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杜甫诗中蕴含的爱国爱民情怀

浅谈杜甫诗中蕴含的爱国爱民情怀

ID:31696413

大小:55.7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7

浅谈杜甫诗中蕴含的爱国爱民情怀_第1页
浅谈杜甫诗中蕴含的爱国爱民情怀_第2页
浅谈杜甫诗中蕴含的爱国爱民情怀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杜甫诗中蕴含的爱国爱民情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杜甫诗中蕴含的爱国爱民情怀郭绪书(陕西省白河县职业教育中心陕西安康725899)摘要:杜甫是一位具有远大政治报负的现实主义诗人,“穷年忧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济世肯杀身”是他的崇高精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他的最高理想,正是这些进步的思想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人民诗人。他的诗不仅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满着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怀、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教育和激励着后人为正义事业而奋斗不息。杜甫的诗闪烁着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揭露黑暗、声讨暴政的思想光辉。关键词:现实主义揭露黑暗

2、声讨暴政爱国爱民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化最为辉煌灿烂历史时期的产物,其数量之大、质量之高、流派之多、体裁之丰富都是空前的。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诗,众体皆备,艺术极高,脍炙人口,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朵瑰丽的艺术奇葩,是祖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被称为“诗圣”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不仅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教育和激励着后人为正义事业而奋斗不息。在杜诗宏深博大的思想内容里,其最大的木质特征就是具有强烈的爱国爱民情怀,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

3、地位,因此被后人千古传诵。一、“穷年忧黎元”是对人民的深切同情杜甫的抒情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纪行”、“咏怀”熔于一炉的五言长诗,是杜甫十载困居长安,备尝辛酸,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统治集团的腐败、社会的黑暗。此诗以“纪行”为一篇之线,以“咏怀”为一篇之骨,场面宏大,意境开阔,从自抒抱负到壮志未酬,从路途纪行写到所见所闻与所感,从个人的不幸遭遇写到广大人民的痛苦以及国家的安危,波澜起伏,千百回转。“穷年忧黎元”是《咏怀五百字》的核心,诗人抒发自己“窃比稷与契”的抱负,就是为了“忧黎元”。这次赴奉先县探亲,杜甫路经

4、骊山,耳闻目睹到最高统治集团朝歌暮舞、灯红酒绿、挥霍无度的荒淫腐朽生活,“朱门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传颂的名句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阶级对立的现象。宫墙内外,苦乐悬殊,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震撼人心的诗句,是诗人大胆的揭露、清晰的勾画,概括出了现实社会中的尖锐矛盾,是统治阶级铁案如山罪证的真实写照。“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这催人泪下的诗句,清晰地刻画了诗人家庭的不幸遭遇,一方面是幼子饿死悲痛心情的描写,从另i侧面也反映了当吋社会危机的深重。像杜甫这样的家庭都有断炊之困、亡子之痛,那么广大被压

5、迫的人民更悲惨的遭遇可想而知。于是诗人由个人家庭的不幸联想到广大人民的痛苦,有了“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的悲苦叹息,深刻地表达了全诗“忧黎元”的主题。二、对国家无比的热爱1.热爱国家,忧国忧民“安史之乱”暴发后,杜甫被叛军所俘获,陷于长安贼营。此时所作的《春望》,是唐诗中的名篇,是我国古典诗中最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之一。这首五言律诗一开篇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十个字高度概括出了唐都城长安的风景不殊、山河异色的感慨,把人带进一种感吋、恨别、忧国、思家的气氛中。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人民陷在水深火热之中,“感时花溅泪,

6、恨别鸟惊心”就十分悲伤而饱含诗意地表达了这种心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H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后四句诗人大声疾呼,直抒情怀,把忧国思家的两种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深化了“感时”和“恨别”的内容,激情奔放,诚挚感人。2.激情奔放,庆社稷统一“安史之乱”被平定的消息传到了杜甫避乱寄居的梓州,诗人得知这i振奋人心的特大胜利喜讯之后欣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之中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七言抒情诗。诗人直抒胸臆,用直述的手法,抒发了他听到胜利消息后的激动心情,这正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这个“快”字,一是诗人心情之快,八

7、年来的兵荒马乱,自己转徙于颠沛流离之间,如今叛乱平定,国家重归统一,诗人哪能不快,哪能不欢喜若狂呢?诗的首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劈空而来,提起全篇,用“忽闻”句点题,很有气势。“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以两个很有特点的行动“看”、“卷”,具体描写诗人听到胜利喜讯的表现,生动地描写出了作者极其喜悦的心情,勾勒出了一幅家人欢饮和急速如飞的归家图。今天我们读此诗句,仿佛看到诗人当吋举杯痛饮、放声高歌的无限欣慰和狂欢的神态,同时想像在鸟语花香、明媚绚丽的阳光里穿三峡,下襄阳,返冋久别的洛阳故居。二是文字之

8、快,一泻而下,一气呵成,一句一事,层层书写,轻快开朗,充满了爱国激情。杜甫是一位具有远大政治报负的现实主义诗人,“穷年忧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济世肯杀身”是他的崇高精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他的最高理想,正是这些进步的思想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人民诗人。杜甫的诗反映出了他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坚韧不拔的顽强性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