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693558
大小:55.8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7
《信息教育技术视角下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信息教育技术视角下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摘要:结合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教育视角下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进行了分析。关键词:信息技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初中思想品德是对学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是非善恶观,也就是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都发生了变化,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
2、获取知识,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课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提出要努力把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相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思想品德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这样对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具有特殊意义。一、信息教育技术对思想品德课教育的目标意义《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能力目标中明确指出:“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如何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学生该方面能力的培养呢?或许,管理
3、学中的“参与改变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教师完成这一能力目标。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Lewin)认为,个体态度的改变依赖于他参与群体活动的方式。个体在群体中的活动方式,既能决定他的态度,又会改变他的态度。库尔特•勒温在他的群体动力研究中,发现个体在群体中的活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主动型的人,这种人主动参与群体活动,自觉地遵守群体的规范,另一种是被动型的人,他们只是被动地参与群体活动,服从权威和已制定的政策,遵守群体的规范等。为了研究个体在群体中的活动对改变态度的影响,他作了如下实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食品短缺,政府号召家庭主妇用动物的内脏做菜。而
4、当时美国人一般不喜欢以动物的内脏做菜。勒温以此为题,用不同的活动方式对美国的家庭主妇进行态度改变实验,其方法是把被试者分成两组,一组为控制组,一组为实验组。对控制组采取演讲的方式,亲自讲解猪、牛等内脏的营养价值、烹调方法、口味等,要求大家改变对杂碎的态度,把杂碎作为日常食品,并且赠送每人一份烹调内脏的食谱。对实验组勒温则要求她们开展讨论,共同议论杂碎做菜的营养价值、烹调方法和口味等,并且分析使用杂碎做菜可能遇到的困难,如,丈夫不喜欢吃的问题、清洁的问题等,最后由营养学家指导每个人亲自试验烹调,结果控制组有3%的人采用杂碎做菜;实验组有32%的人采用杂碎做菜。”由此可见,
5、由于实验组的被试者是主动参与群体活动的,他们在讨论中自己提出某些难题,又亲自解决这些难题,因而态度的改变非常明显,速度也比较快。而控制组的被试者由于是被动地参与群体活动,很少把演讲的内容与自己相联系,因而,其态度也就难以改变。基于这一实验,勒温提出了他的“参与改变理论”,认为个体态度的改变依赖于在群体中参与活动的方式。后来,这个理论在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个理论的意义在于,如果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积极使用信息教育技术,让学生主动参与信息教育技术的使用,学生在参与使用的过程中就会''态度的改变非常明显”,并在教学活动过程与教师的互动中,学习如何"搜
6、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也就是学习“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从而达到能力目标的精细化的落实。二、信息教育技术对思想品德课教育的手段意义《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四部分的实施要求与建议中要求:“要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体布局,把握具体教材内容在单元和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任务,根据课程标准,设定鲜明而集中的教学目标。以教材为基础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同时“以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及道德实践水平为基础,选取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问题、实际事例作为主要素材进行提炼,使之更具典型性和教
7、育性,避免负面影响和空洞说教”。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偏重灌输,而“填鸭式”的讲授灌输一方面对学生道德观念的理解、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行为的指导都起了阻碍作用,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思想品德课素材的变化快是每一个思想品德课教师感受最深的,思想品德课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而导致说明问题的素材也必须有时代特色。课本提供的各种数字和资料在今天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总显得有点陈旧。在21世纪这个网络化的信息时代,思想品德课该如何达到其教育教学目的一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髙学生获取、分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