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690170
大小:56.2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全瓷冠在无髓牙修复中临床应用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全瓷冠在无髓牙修复中临床应用观察【摘要】目的对无髓牙应用全瓷冠修复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一一2012年11月间收治的无髓牙患者62例,对其采用全瓷冠修复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应用全瓷冠技术修复无髓牙疗效显著,患者均得到良好治愈,总有效率为100%,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1.2方法术前准备:X片检查、牙体检查、牙根检查,根据患者情况制作模型,设计制作临床中需要用到的材料。牙体制备:先进行比色,做牙体制备,进行唇面磨除,厚度约为1.5mm,然后进行切断牙体磨除,厚度约为1.5-2.0mm,舌
2、面磨除,厚度为1.0mm,牙合面的聚合度在5。-10°之间,预备出浅凹槽形的颈部肩台,宽度为1.0mm,牙颈部釉质出现严重缺损或者着色较重的患者,于牙龈下的0.5mm处放置唇侧肩台,龈上放置舌侧肩台。手术方法:采用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麻醉发挥作用后,细致的修整患者口腔后排牙龈,印模,用石膏灌注牙模型,进行临时修复体的制作。在患者试戴修复体时,医师要注意观察修复体边缘的密合性、色泽、形态,随时调整咬颌。同时注意叮嘱患者避免用力咬硬物,保持口腔卫生。术后:若患者有慢性牙龈炎出现,临床表现为牙龈红肿、牙龈外形、牙龈质地脆弱,应将模型尽快拆除,重制全新模
3、型;若牙齿修复后基牙继发牙髓炎,应立即钻开烤瓷牙,治疗牙髓;若患者牙齿产生痿管,钻开后行根管治疗并完全拆除瓷冠,症状消失后重新修复牙齿;若有咬合痛或叩痛反应出现,等症状完全消失后拆除瓷冠,患者感觉正常时再重新制作;若瓷冠产生裂瓷,轻微裂痕者直接用树脂口内修复,裂痕较大者重新制作[2]。1.3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采用全瓷冠进行无髓牙修复后,62例患者全部得到治愈,治疗有效率为100%o治疗期间,1例患者有轻微的牙龈红肿现象
4、,因压迫黏膜或配戴不当而引起疼痛的患者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经过重新修理配戴,患者不良反应症状自行消失。后期随访中,1例患者因咬合硬物而产生碎瓷状况,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不需要进行二次修复。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全瓷冠是一种新型技术,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研究表明,牙齿修复美观与牙齿边缘的密合性有很大关系。修复体设计制作不精密或粘接不佳都容易产生牙龈问题,而且修复体颜色也会对美观效果产生一定影响。传统的牙齿修复技术,固位力设计存在缺陷,修复体制作方面不精密,导致患者牙龈问题突出,而且金属的烤瓷冠具有不透明性,使得牙
5、齿没有层次感,暗色区域明显,功能上和美观上都难以实现良好效果。全瓷冠的制作材料具有半透明性,对光的反射效果与真牙一致,它是在高温作用下将陶瓷粉熔融并经过特殊处理,从而制成的符合人们牙齿修复的金属修复体,能够很好地使人们牙齿恢复咀嚼能力,而且其所能承受的强度比直牙要高很多,抗折力强。同时,全瓷冠的生物相容性良好,可以与自然牙体达到很好的契合,价格便宜,能够为广大患者所接受。试验中,准确选取修复材料与无髓牙修复的成败具有密切关系,而且临床诊治中,在牙齿修复的美观方面,同一瓷牙若与周围牙齿颜色之间出现较大差别,则会严重影响美观程度。因此在临床诊治中,医师要注意
6、准确的选择和调配修复体颜色,烧结时温度、厚度、次数都要严格控制。同时,进行无髓牙修复的患者其要求也通常比一般的患者要求高,所以修复前与患者充分交流,全面了解患者具体要求,对于患者情况及时掌握,并尽量到位的给予满足。尤其是在实行局部麻醉时注意尽量避免损伤牙髓,以免刺激牙髓,引起患者不良反应。本次研究中,62例患者均能够积极配合,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多数患者感到满意。而且随诊牙龈均为发现有红肿状况出现,修复体的边缘部分全面深入到牙龈沟内,并且被游离龈缘所覆盖,在保证美观的同时也不会对牙周组织产生任何的不良刺激,达到成功标准。由此表明,临床观察之下,全瓷冠的生
7、物相容性较为良好。而本次无髓牙的修复中应用全瓷冠技术,疗效明显,令人满意,副作用小,复合生物学以及美学的特性,是一种能够进行完美牙齿美容兼修复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参考文献[1]钟树林•全瓷冠在无髓牙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2,08(04):162-163.[2]马秀阁.金属烤瓷修复体基牙眼缘及冠边缘变色原因分析[J].口腔医学,2011,23(06):23-24.[3]马秀阁.李彦,魏素华,范丹妮,等.烤瓷贴面和全瓷冠用于前牙美容修复[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2,19(05):74-7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