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并手法复位治疗颈型眩晕的临床观察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并手法复位治疗颈型眩晕的临床观察

ID:31683929

大小:57.9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并手法复位治疗颈型眩晕的临床观察_第1页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并手法复位治疗颈型眩晕的临床观察_第2页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并手法复位治疗颈型眩晕的临床观察_第3页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并手法复位治疗颈型眩晕的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并手法复位治疗颈型眩晕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并手法复位治疗颈型眩晕的临床观察刘子漾1刘红宁21•江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研究生南昌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并手法复位治疗颈型眩晕的效果。方法: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并手法复位,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7%和83.33%。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t;0.01)o结论: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并手法复位对颈型眩晕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关键词】半夏白术天麻汤;手法复位;颈型眩晕颈型眩晕乂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骨质增牛颈椎结构发牛改变或颈部软组

2、织慢性损伤引起的内外平衡失调,压迫椎动脉,刺激交感神经,造成椎动脉痉挛,扭曲引起大脑供血不足而产牛的一系列症状反应。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牛活节奏加快,劳动强度及工作效率明显增加以及电脑的广泛使用,青壮年颈性眩晕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且木病与长期持续低头位工作有密切关系[1]。该病不仅影响患者的工作效率,也降低其牛活质量。为寻求一种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采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配合手法复位治疗颈型眩晕66例并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内科和针灸科门诊自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132例颈型眩晕患者,按首次就诊顺序随机数字分组,选取治疗组和对

3、照组各66例。1.2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12g,天麻10g,陈皮10g,茯苓15g,炙甘草10g,党参15g,黄^15g,当归10g,川芍10g,桃仁10g),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温服,并视患者证型在半夏白术天麻汤的基础上调整用药。手法复位:患者取坐位,颈稍前屈,医者立于后,棘突向左偏歪者,嘱患者低下颌,颈稍前倾,医者左手拇指固定于偏歪棘突左侧,右手扶持下颌部,使患者头右旋至极限,此时医者右手用寸劲向上轻轻闪动一下,同时左手拇指迅速用力向左轻推,常听“喀”一声响,拇指下有轻微移动感。棘突向右偏歪者,方法相同,方向相反。对照组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4、(国药准字H20040130)12mg,每日3次饭后口服。1.3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⑶拟定的诊断标准:(1)头痛或颈枕部痛,恶心、呕吐。(2)位置性眩晕、猝倒、持物落地、视物不清。(3)旋颈试验阳性。(4)X线检查示多数患者有颈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变尖,椎间孔前后径变窄。(5)TCD检查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4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70岁以下,中医辨证为风痰壅盛。(2)病程2周月。(3)愿意配合本研究并能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具有良好的依从性。(4)排除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1.5排除标准(1)眼源性、耳源性眩晕。(2)颈

5、椎骨折、脱位,急性椎间盘突出、结核、肿瘤等。(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4)神经官能症。1.6中医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1)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恢复工作或正常生活者;(2)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偶有头晕、颈部不适感,休息后可消失者;(3)好转:症状部分改善,仍需进一步治疗者;(4)无效:症状无明显变化者。1.7统计学方法观测数据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等级资料采用Radit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数据处理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

6、统计学意义。2•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6.97%和83.33%o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o3.讨论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近年呈增加趋势,发病年龄呈年轻化倾向。患者多因头颈转动、过度屈伸而突然出现眩晕,其性质可为旋转性、浮动性及摇摆性,同吋伴有恶心、呕吐、眼前黑暗感等。大部分患者可伴有耳鸣、耳聋,严重者可出现短暂性意识障碍和碎倒,部分患者有平衡障碍及共济失调。有资料表明[5],颈动脉狭窄所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缺血性卒

7、中的危险因索之一,占脑梗死原因的30%。因此有效及时地治疗颈性眩晕具有解除病痛和预防中风的双重意义[6]。表1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n治愈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愈显率(%)治疗组6654(81.81)7(10.60)3(4.54)2(3.03)96.971)92.432)对照组6638(57.57)8(12.12)9(13.63)11(16.67)83.3369.70注:经秩和检验,1)Z=-3.419,P=0.001<0.01;2)Z=-4.232,P=0.00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