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脱性唇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剥脱性唇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ID:31683726

大小:57.2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剥脱性唇炎的临床研究进展_第1页
剥脱性唇炎的临床研究进展_第2页
剥脱性唇炎的临床研究进展_第3页
剥脱性唇炎的临床研究进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剥脱性唇炎的临床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剥脱性唇炎的临床研究进展李俊仪段渠白启锦张溯(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成都市610075)【摘要】目的剥脱性唇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反复发作,难以根治。方法笔者对该病现有的文献报道进行总结,以提高和加深对木病的认识。结果该病己有的中西医临床报道较多,治疗方法众多。结论若能控制该病致病因素的发牛,会缩短病程,降低发病率、复发率,增强远期疗效,这将是预防及治疗剥脱性唇炎新的方向和途径。【关键词】剥脱性唇炎临床研究进展综述【中图分类号】R781.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J752(2012)01-0346-011973年由Ty

2、ldesley⑴首先对剥脱性唇炎(Exfoliativecheilitis)进行报道。现木病常被用来描述一种原因不明的唇部原发性脱屑和轻度炎症。该病常发于下唇,炎症常局限于唇红缘处,可引起鳞屑,有时形成痂。反复发牛的表皮脱落可形成暂时性红斑和表面触痛,也可出现裂隙,并且有烧灼感、触痛和疼痛。该病多见于女孩和青年妇女,皮疹常开始于下唇中部,后逐渐扩散至整个下唇或上下唇,病情持续数月到数年不等⑵。现将剥脱性唇炎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1.1西医病因目前一般认为由经常性长期日光照射,局部物理化学等因素刺激和习惯性舔唇引发。营养物质

3、的缺失或胃肠功能失常也可引起该病。该病为局部病灶,也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3]。念珠菌也是致病因素之一,情绪因素会加重病情[2]。1.2中医病因病机最早《灵枢•脉经》称为“唇畛”,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卷四》首次提出唇风病名。但有关唇风症状的描述最早见于隋《诸病源候论•卷之三十•唇口病诸俟》紧唇候,其曰:“脾与胃合。胃为足阳明,其经脉起鼻,环于唇,其支脉入络于脾。脾胃有热,气发于唇,则唇生疮。而重被风邪寒湿之气博于疮,则微肿湿烂,或冷或热,乍瘗乍发,积月累年,谓之紧唇,亦名沈唇”。

4、在古代文献中,本病亦称为驴嘴风、紧唇、沈唇。古代医家对唇风的病因病机主要归结为脾经风热、阳明胃火、脾经血燥、脾胃湿热学说。现代医家在以往的认识中有所发展,认为胃经风火、脾虚血燥、阴虚火旺是主要发病学说。临床常见症型有:胃经风热、脾胃湿热、脾虚血燥、气滞血瘀、阴虚火旺。综上所述,该病病因多因脾胃积热和热邪侵扰有关,病性有虚有实,阴虚、血燥为虚,风热、湿热、血瘀为实⑷。2治疗2.1西医治疗上首先应发现并去除致病因素,可酌情给予维生素B族,抗生素及抗组胺类药物治疗[3],口服抗抑郁治疗有一定疗效[2]。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霜剂通常有效,

5、他可莫司可成功治疗[2,5]o有报道认为肝素钠乳膏联合皮质类固醇类软膏外用治疗剥脱性唇炎,肝素钠可增加类固醇软膏的渗透性,疗效较好⑹。亦有文献报道湿润烧伤膏所具有的潜能细胞的再生性及对粘膜具有良好的保护性,对治疗剥脱性唇炎有一定的疗效[7]。患处若出现裂隙可使用硝酸银或氧化锌软膏,伴上皮瘤样增生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激光或冷冻治疗,浅层X线有吋可试用[2]。2.2中医现代医家在古代医家对唇风病因病机认识的基础上,将该病分为以下几个临床常见症型:胃经风热、脾胃湿热、脾虚血燥、气滞血瘀、阴虚火旺。治法多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健脾养血、活

6、血化瘀、养阴益肾为主,治疗分别予双解通圣散、清脾除湿饮、四物消风饮、桃红四物汤、知柏地黄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口服[4]。外治法视皮损程度或患者具体情况不同予或敷贴、或外涂、或泡洗、或熏蒸。具体用药有黃连膏、紫草油、五倍子膏等[4、8]o在内服外用法治疗该病的众多的文献报道中,虽方剂名称不一,用法各异,但治则均与上述几点类似[940,11,12]o亦有文献认为该病后期,病程日久,气虚阴伤,治疗宜健脾益气,养阴润燥,方用四君子汤合生脉散加减[13]。程怀孟运用升阳散火法治疗唇风亦取得较好疗效[14]o除中药内服外用外,中医仍有毫针刺法

7、、耳针疗法、放血疗法、艾灸疗法治疗唇风⑻。张丛笑运用耳针疗法治疗唇风,疗效满意[15]o3总结根据现有的文献报道,中、西医对本病的报道较多,以临床实验报道居多。在现有的中西医内服外用的临床治疗中,效果均甚好,但这只短期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并未取得真正的长期疗效。文献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复发率及远期疗效的报道也其少。笔者认为:本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难以根治,与病因有着很大的关系。该病究其主要病因有四:一是外邪入侵,二是体质因素,三是饮食失宜,四是七情内伤。中医防治原则“未病先防”谓之有二:强正气,祛病邪。从该病的预防治疗调护上看,要

8、取得长远疗效,可以从以上两法着手,有针对性的对不同患者进行科学预防的宣传和指导。其一,积极寻找致病因素并避免诱发;其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要求患者有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纠正舔、咬唇等不良习惯,提高脏腑整体功能;其三,注意口唇部卫生,禁止搔抓患处,积极治疗;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