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吸收研发溢出数理模型探究

企业吸收研发溢出数理模型探究

ID:31678589

大小:63.85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1-17

企业吸收研发溢出数理模型探究_第1页
企业吸收研发溢出数理模型探究_第2页
企业吸收研发溢出数理模型探究_第3页
企业吸收研发溢出数理模型探究_第4页
企业吸收研发溢出数理模型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企业吸收研发溢出数理模型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企业吸收研发溢出数理模型探究摘要: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吸收能力和吸收难度作为影响企业吸收研发溢出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一过程进行数理模型化。模型推导结果表明,在考虑吸收难度的情况下,较强的吸收能力对企业自身研发投入效率具有拉动作用,但对企业吸收外部研发溢出的效率具有负向影响;较高的吸收难度可以提升企业自身研发投入的效率,但降低了企业吸收其它企业研发溢出的水平,从而降低有效溢出系数,这种情况导致现实中企业间合作或联盟不容易实现研发溢出,因而企业合作或联盟的动机不强。关键词:研发溢出吸收能力吸收难度数理模型一、引言扩

2、大和利用其它企业的研发溢出对于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研发溢出效应,学者们已做了很多探讨。由于研究视角及采用的模型、数据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在研究思路上,现有研究通常把行业内的企业视为同质性个体,认为企业具有同等的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研发溢出的能力。这种观点显然不能反映行业内企业的个体差异和特征,特别不能反映不同类型企业由于吸收能力不同在吸收研发溢出上的显著差别。正如Buckly,Clegg和Wang(2006)认为,正向溢出效应也许仅仅只影响某些企业,因为这与接受溢出效应的企业的吸收能

3、力密切相关[1]。学者们已逐渐在这方面展开了研究,但很少有研究关注吸收竞争对手研发溢出的难度(本文简称为"吸收难度”)对于企业吸收研发溢出的影响。有经验研究表明,企业研发投入部分用于提高自身生产效率,部分用于加强模仿竞争对手的能力,即本文所指吸收研发溢出的能力,而吸收难度将左右企业研发投入的流向[2]。同时,当行业层面吸收难度较低时,企业会将自身研发开支更多投向吸收研发溢出。鉴于这两点,本文采用一个一般化的数理模型,从企业特质特别是吸收能力角度和行业特质特别是吸收难度角度来研究这两个因素对于企业吸收研发溢出的影

4、响。二、文献回顾早在上世纪中叶,以Nelson(1959)[3]和Arrow(1962)[4]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就对信息的非专用性和获得过程的无成本性进行了论述。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搭便车现象的漫延,由此降低了企业投资于研发活动的动机。针对这一现象,Spence(1984)[5]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即以研发合作机构作为内部化外部性的方式。但Katz(1986)[6],Leahy和Neary(1997)[7]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研发合作机构也会对福利产生负面影响,这一负面影响甚至超过了研发溢出低弥带来的影响。研发

5、合作机构实际上近似于产品市场的合谋,因而其产量和福利都低于社会最优水平。事实上,即使信息不具有独占性,也不必然意味着所有企业都能搭上这趟便车[8],企业分享研发成果的程度还依赖于其自身的努力[9]。与一般将研发溢出视为外生的观点相反,Cohen和Levinthal(1990)认为如果企业希望从其它企业吸收研发溢出,它就需要在'‘吸收能力”上进行投资[9]。他们将吸收能力定义为企业识别、评价和运用外部信息最终形成商业化的能力。他们认为,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研发来产生新知识,但同时来源于竞争对手、政府和大学实验室的外

6、部知识也有助于产生企业的技术知识,而企业对外部知识的应用程度取决于企业的吸收能力,吸收能力本身又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研发努力,即吸收能力是企业研发投入的函数。吸收能力的重要性在产业层面上得到了诸如Griffith,Redding和VanReenen(2004)[10],Cockburn和Henderson(1998)[11]等学者的支持,在企业层面得致了Girma(2005)[12],Blomstr?m和Kokko(1998)[13]等学者的支持。其中,Blomstr?m和Kokko(1998)研究发现当外资企业与

7、本地企业间的技术差距最小时,外资企业的知识溢出会达到最大,并认为这一现象与吸收能力假说是一致的[13]o受吸收能力经验研究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专注于吸收能力的理论内涵,尤其是对合作研发机构的效率问题的研究。Kamien和Zang(2000),Grunfeld(2003)的研究假设企业自身的研发投入不仅直接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有助于提高吸收能力[14,15]oMartin(2002)在研发锦标赛模型中研究了相似的问题,认为创新竞赛的赢家将特许输家使用它的新技术[16]oKamien和Zang(2000)的研究假定企

8、业最初选择研发努力的“方向”,他们关注的问题是当两个企业方向选择存在差异时,这一差异如何影响它们吸收溢出的能力[14]o然而,这些研究都使用了特定的函数形式并关注古诺双寡头竞争的情形,推广性不强。因此,本文设定了吸收能力过程的一般模型,使用了成本和吸收能力函数的一般形式,并研究了企业自身研发投入对于吸收能力的影响,以及吸收能力和吸收难度对于企业自身研发投入效率和吸收竞争对手研发溢出效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