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化学实验教学的应有之义

创新——化学实验教学的应有之义

ID:31668263

大小:55.9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6

创新——化学实验教学的应有之义_第1页
创新——化学实验教学的应有之义_第2页
创新——化学实验教学的应有之义_第3页
创新——化学实验教学的应有之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创新——化学实验教学的应有之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新一一化学实验教学的应有之义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三和实验学校李松云现在的中学化学教学,教师教什么,学牛就学什么,学牛很难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即使探讨问题,也只能以教师的观点为核心,不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这样的教学必然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今后学生进一步学习、工作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养成初步的科硏素质,应成为化学教学探讨的问题。一、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牛的创造能力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牛创造能力的培养,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培养学牛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意

2、识中最主要的成份,爱因斯坦说:“思维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在实验中岀现到意想不到的现象,或者是新颖的思路和方法,这些对学生来说是新奇有趣的,教师首先要表现出好奇心,并使之与学牛的好奇心形成共鸣,倘若教师漠然视之,学生的好奇心就会受到抑制。所以教师的兴趣和积极引导是培养学牛好奇心的关键。2•让学牛养成质疑的习惯。质疑是学牛在学习、观察、认真地分析之后提出疑难的问题过程。质疑是思维不满足己有的结论,思维独立性和深刻性的表现。化学中的质疑主要是从观察到的化学现象,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实验的理论解释,理论的逻辑推理等方面提出的问

3、题。质疑可以认识到问题的存在,是对问题认识的飞跃,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开始。在拉瓦锡时代,舍勒和普利斯特里通过不同的实验得到了氧气,但是拉瓦锡最终提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那是因为他怀疑了传统错误理论“燃素学说”,才进行了教材中的实验而得岀空气成分中主要是氧气和氮气的结论。3.让学生养成求异的习惯。求异是标新立异、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在实验教学中,既要学生学好基础知识,并要引导学生突破原有的知识圈和原有答案,设想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求异包括正向求异,侧向联想和逆向思维。求异的习惯是思维灵活性的体现。当你在问题多思不得其解吋

4、,可以转个角度思考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多解的问题中可以寻求最佳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求新,从而养成求异的习惯、创新的意识和能力。4•让学生要善于想像。想像是外界刺激影响下,人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组合和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像是科学智慧中最活跃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成份,门捷列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元素的性质与原子量之间有周期性变化,以此为依据,科学的预言并证实一些当吋尚未发现的元素的存在和它们的性质。元素周期律的发现闪耀着科学想像的光辉和成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利用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模拟化学

5、情景,构建想像的思路,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常用模式之一。5•培养学生的恒心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创造性活动本身是-•种高度复杂的意志考验,历史上科学的重大发现,实质上是科学家长期进行艰苦奋斗的结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就不可能有科学的发展。著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居里夫人发现沥青铀矿中存在着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后,经过四年的紧张工作,从数吨计的沥青中提取岀0.12克的氯化镭,终于发现了新元素“镭”。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学习历代科学家那种追求真理、持之以恒和一丝不苟的奋斗精神。当然,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但要给学生讲科学家们的

6、艰苦奋斗的成功之路,而且要结合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例如,在学完混合物的分离后,给学生留这样一道题:食盐中混有硝酸钾,如何提纯食盐?这样的问题接近现实,涉及许多化学知识、学生必须根据学习的知识和经验,查阅资料,进行分析判断,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思维是人的重要特征,而思维的灵魂在于它的独立性,否则只是人云亦云,无独立思考性。所以,从大处说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谈不到创新,只能亦步亦趋,照猫画虎。也可以

7、说,没有独立思考,社会不能进步,科学不能发展。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要有独立的习惯,教给学生的问题,要经常问一个为什么。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科学素质的核心,“学则须疑”,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进行巧妙的设疑,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吋,虽然燃烧现象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但又有不少生活经验干扰学生对“燃烧条件”科学的认识,必须通过观察实验,认真思考才能澄清模糊认识,建立科学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燃烧必须同时具有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二是可燃

8、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二者缺一不可。接着提出以下思考题:1•要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你可以采取什么办法?2•为什么在空气中不能点燃细铁丝?3•为什么烛火用扇子一扇就灭,而炉火越扇越旺呢?这些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