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658379
大小:56.7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6
《45例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45例儿童过敏性紫瘢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吕晓春(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8-074-01【关键词】儿童过敏性紫瘢临床观察护理2008年5月一2009年5月我科共收治过敏性紫瘢患儿45例,经过临床观察、治疗和护理,预后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木组45例患儿,其中,男30例,女15例,男、女之比为2:1;年龄2—4岁5例,5—10岁26例,11—14岁14例。病程4一6周,易反复。其中单纯皮肤型16例,胃肠型10例,肾型5例
2、,关节型7例,混合型7例。2临床观察2.1皮肤表现45例均有皮肤紫瘢,累及部位以双下肢最多见,其它部位为臀部、双上肢、双手足、躯干。2.2消化系统表现共10例,为隐痛或阵发性绞痛,从脐周及上腹痛常见,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伴消化道出血2例,表现为黑便、血便。2.3关节症状共7例,以多个关节同时乏累为多见。其中膝、踝关节多见,为5例,腕、肘、掌、指关节2例。2.4肾脏损害表现幽现尿检异常者5例,表现为单纯性血尿或蛋白尿等。2.5混合型木组病例入院初为混合型5例,表现为紫瘢合并腹部或关节症状,住院过程中相继出现腹部、关节、肾损害表现,
3、最后为混合型7例。3临床检验所有住院的患儿全部作血、尿、便三大常规及血小板计数,初凝血时间,血沉等检查,结果是血常规有82%患儿在正常范围内,有18%患儿白细胞计数增高;尿常规中有89%患儿在正常之内,有11%患儿出现++—+++或红白细胞,潜血+—+++,个别患儿出现管型尿、血尿;大便常规有95%患儿正常,有5%患儿潜血+—+++或血便;血沉有95%患儿正常;血小板计数及初凝血吋间未发现异常。4治疗方法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去除诱发因素,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停用可疑食物及药物,控制感染。对感染引起者应抗感染治疗,也可用抗阻胺类药物,或静
4、脉注射钙剂脱敏,用维生素C改变血管脆性,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改善疼痛。关节症状和肾脏损害、消化道出血的患儿应暂禁食水,经静脉供给营养。5治疗结果经过住院治疗,其中42例治愈岀院,3例好转出院,病程平均35天。6护理6.1心理护理向患儿及家长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减轻心理负担,保持乐观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6.2皮肤紫瘢的护理皮肤紫瘢为本病特征,应注意观察皮疹的形态、颜色、数量分布和有无反复出现等。每日详细记录皮疹变化,保护皮肤清洁干燥,温水清洗。皮疹有痒感,嘱患儿不可用手搔抓。穿柔软、透气性良好、宽松的棉质内衣,并经常换洗。急性期卧床
5、休息,观察皮肤受压情况,并保护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6.3腹痛的护理患儿腹痛吋应卧床休息,观察病痛的部位、性质严重程度、持续吋间及有无伴随症状。同吋注意大便的颜色及性质。腹痛者禁止腹部热敷以防肠出血。腹型紫瘢患儿应给予无动物蛋白、无渣的流质饮食。严重者禁食,经静脉供给营养。6.4关节肿痛的护理关节肿痛多累及膝、踝、月寸、腕等关节,应叮嘱患儿卧床休息,保持关节功能位置,协助患儿选用舒适体位,做好日常生活护理。6.5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密切观察患儿有无继续出血或再出血:(1)反复呕吐或黑便次数增加,粪质稀薄,黑便成暗红色,伴肠鸣音亢进
6、;(2)有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3)有乏力、心悸、皮肤湿冷、无尿等出血性休克的表现,此吋护士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4)建立静脉通路补液、输血;(5)根据医嘱应用止血、升压、抗过敏药物,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6.6饮食护理过敏性紫瘢常见的过敏物质,动物性食物有鱼、蛋、牛奶等;植物性食物有蚕豆、菠萝等。要注意不可使用与过敏物质接触的炊具、餐具。多食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K的食物。维生素C、维生素K均不耐高温,故烹调时不宜高温或时间过长。忌食辛辣食物。急性期进食软、易消化、少渣的半流质无蛋白食物;恢复期宜食用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K的食物。
7、有呕吐及便血的症状可暂禁食、水,采取激素治疗,待呕吐和便血消失后再给予白粥、面条等食物,不可过早增加蔬菜,应在停用地塞米松改服泼尼松两天后再增加。如添加后有病情反复,应停止食用,待病情稳定后再重新开始添加。经过治疗,紫瘢消失一个月后才能恢复动物蛋白的食用。但应注意循序渐进,在患儿完全康复后,仍要注意饮食调节。6.7紫瘢性肾炎的护理患儿住院后应定期做晨尿检查,有浮肿的病人要记录尿量,出院时要嘱咐家长追踪尿检3—6个月。7健康教育护士应向患儿家长详细介绍本病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要点、护理方法及预防措施,给予适当的饮食指导及心理护理,消除
8、不良的心理反应,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患儿出院前,应详细向患儿家长介绍目前主治的注意事项,教会家长观察病情,指导患儿定期来医院检查。参考文献[1]杨锡强•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9-21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