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_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教学设计_教案

参赛_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教学设计_教案

ID:31655986

大小:607.29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1-16

参赛_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教学设计_教案_第1页
参赛_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教学设计_教案_第2页
参赛_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教学设计_教案_第3页
参赛_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教学设计_教案_第4页
参赛_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教学设计_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参赛_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教学设计_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参赛_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这次全会作出的有关改革开放的决策,认识这次全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意义。(2)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和改革国有企业的主要措施。(3)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4)识记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提出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会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的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1)利用历史资料、实物图片,再现当时的历史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2、2)通过历史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阅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内容,从历史的角度,讨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利弊;探究市场经济与现代化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感受改革开放初期十年间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和成就,加深学生对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性认识,强化对党的领导的信念和社会主义的信心。(2)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文明,使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和伟大历史意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3、的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  教学用具4.  标签  教学过程导入设计图片导入        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他们在讨论什么呢?这次会议对中国社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我们将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找出历史的答案。推进新课(板书)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开场白:“文革”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损失惨重。“文革”结束后,全国人民都希望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但事实却是国民经济在两年时间里仍处于停滞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解脱。因此,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想步入正轨、实现飞跃首先要在思想领域进行一次彻底的解放。多媒体展示材料: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4、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1977年2月经华国锋批准发表的社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5月《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问题情境1:以上两则材料的共同出发点是什么?它们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观点是否相同?分别代表怎样的思想路线?你赞同哪一个观点?自主学习:两则材料的共同出发点是继承毛泽东思想。不相同。前者主张教条主义地继承毛泽东思想,实际上是违背了毛泽东思想;后者则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真正继承了毛泽东思想。我赞同第二种观点。问题情境2:你的观点与邓小平同志的观点是否一致?(指导学生阅读P54“历史纵横”及补充材料。)多媒体展示材料: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

5、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自主学习:是一致的,都强调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过渡:在实事求是这一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指导下,中共终于在1978年底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而又彻底地纠正了“左”倾错误,制定出适合国情的方针政策,从而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多媒体展示图片:问题情境3: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哪些重大决策

6、?自主学习: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此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问题情境4: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教师指导学生归纳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教师指导学生归纳近代史上三次历史性的巨变。总结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犹如一股春风,祖国大地到处焕发生机,充满活力,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就。(板书)二、经济体制改革师生互动:长期以来安徽凤阳县以行乞成风和凤阳花鼓而闻名全国,我们就通过凤阳花鼓来探寻凤阳人到处行乞的原因。多媒体展示材

7、料:凤阳花鼓 1.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2.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羊,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自主学习1:从材料看凤阳人行乞主要是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教师)知识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还能找到哪些原因呢?自主学习2:农村中实行的人民公社体制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农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