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思维视角看中西灵感理论的异同

从文学思维视角看中西灵感理论的异同

ID:31644185

大小:76.2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16

从文学思维视角看中西灵感理论的异同_第1页
从文学思维视角看中西灵感理论的异同_第2页
从文学思维视角看中西灵感理论的异同_第3页
从文学思维视角看中西灵感理论的异同_第4页
从文学思维视角看中西灵感理论的异同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文学思维视角看中西灵感理论的异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文学思维视角看中西灵感理论的异同“兴会”作为中国古代文艺创作传统中锤炼出来的审美范畴,通常是指审美感兴或艺术直觉中的灵感,即文艺家在瞬间直觉中对自然山水或宇宙人生进行深刻的、本真的体会和把握。“迷狂”通常是指艺术家有如“神灵附体”一样突然出现才思泉涌的超常发挥状态。“兴会”和“迷狂”都屈于灵感思维的范畴。但二者的差异性也相当明显:中国文论体系中的“兴会”,往往要求诗人情感抒发不得偏离王道教化的轨道,创作者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规训。相比之下,西方诗学史上的“迷狂”则表现出更为强烈的自由性和自主性

2、,进入迷狂状态的创作者绝不迁就理性调控原则或情感节制要求。从文学理论的视角看,“兴会”与“迷狂”都属于灵感思维的范畴。“我们为什么要在这个亿万信息都唾手可得的时代讨论文学灵感呢?”在2015年中韩日三国作家共同探讨“创作与灵感”的会议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的回答是:“就因为获取信息,特别是各色八卦信息太过容易吧?就因为这些无需想象、不必婵精竭虑、更不惧文字简陋的社会情报对文学可能的淹没和蹂蹒吧?就因为一条网络信息中的社会影响,有时能够轻易覆盖一部长篇小说的容量吧?就因为时代的诸多不耐烦和作家自身诸多不耐烦的顽强干

3、扰吧?如果真是如此,那便是文学的失败。当一个信息社会自信而响亮地踏上经济高速公路时,写作和在拥抱取之不尽的写作资源吋,更应该有能力留神文学的险情。”三国作家一致认为,灵感无处不在,灵感永远不会过时。说到底,“'灵感就是善于把自己导入最适宜于工作的状况之中的一种能力。'这是我在19世纪末叶的一位法国作家的作品中读到的。但是,我认为,即使是到了30世纪,这一个定义也决不会过时。”灵感作为一种能力,只要人们还需要,它就还有被讨论的必要。有关灵感以及灵感思维,中外文论有许多不同的表述方式。尽管“灵感”概念纯属学术舶來品

4、,但屮国古代文论话语体系屮描述灵感现彖的诗文却极为丰富,类似于灵感的术语也并不少见。如天机、神会、灵气、兴会、天籁、顿悟、妙悟、神来之笔、应感之会等等,可谓数不胜数。“灵感”作为一个西方文论术语,它的基木内涵及其阐释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一种意见认为,就其发展历程而言,西人对灵感的认识犬约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神灵凭附”为核心内容的古典时期,柏拉图等古希腊哲学家是其代表,他们认为灵感是神赐真理的途径,最基本的特征是神灵凭附所生的迷狂。二是近现代时期,以康徳的天才说为代表,康德认为,灵感是天生心理禀赋自然而然的

5、流露。三是现代主义时期,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为代表,弗洛伊德把灵感解释为潜意识,是原始冲动、本能、欲望的呈现。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一个与之相反的说法也未必毫无道理,那就是天才不论古今,灵感无分中外。灵感虽然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但迄今尚无公认的权威定义,有人甚至认为,灵感之所以为灵感就在于其对概念的超越性,也就是说,灵感是不可定义的。对这类神秘主义的观点,我们姑且存而不论,仅就我们所理解的“兴会”与“迷狂”谈几点粗浅的看法。苏联作家英贝尔说:“灵感,是最美丽的事物中的一种,也许它还是我们在世界上所能够体念到的

6、一切中的最最美丽的。有许多充满灵感的文章谈到了灵感,人们期待着灵感,为它的出现而欢欣,为它的衰退而抱怨,为它的枯竭而悲伤。”但灵感究竟是什么?古今中外的神妙说法有如恒河沙数,相关著作可谓汗牛充栋。尽管现彖描述千汇万状,但基本内涵却大同小异。在众多有关灵感的论述中,美学家郭因的一段精彩描述令人印象深刻,兹援引于此,以为引子:“在热情的激昂中,灵魂的火焰,才有足够的力量,把造成天才的各种材料熔合于一炉。”(斯当达尔)灵感来了,热情激昂。但热情激昂并不等于灵感。“兴来如宿构,未始用雕镌。”(邵雍)灵感来了,兴会淋漓。

7、但兴会淋漓并不等于灵感。“一悟Z后,万象其会,呻吟咳唾,动触天真。”(胡应麟)灵感来了,顿时神悟。但顿时神悟也不等于灵感。“情来,兴来,神来。”(殷于番)“只有情、兴、神相伴同来才是灵感“兴会”:发乎情而止乎礼义在有关文学思维尤其是灵感思维的研究中,兴会与迷狂是中西文论内涵相似、趣味相通、用法相近的一对范畴。“兴会”,作为我国古代文艺创作传统中锤炼出来的审美范畴,通常是指审美感兴或艺术直觉中的灵感。大约自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开始,“兴会”就被用于文学批评:“灵运之兴会标举”;《颜氏家训•文章》:“标举兴会,

8、引发性灵”;王士祯《池北偶谈》有“大抵古人诗画,只取兴会神到,若刻舟缘木求之,失其指矣”。这些都是“兴会”用于文学批评的例证。虽然“兴会”与西方文论所说的“迷狂”概念还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创作灵感现象的许多精彩论述却常常与“兴会”相关。就文艺理论而言,陆机《文赋》中的一段描述颇具代表性: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