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比丘经》和《孟子》论辩思想和方法比较

《那先比丘经》和《孟子》论辩思想和方法比较

ID:31626156

大小:62.5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16

《那先比丘经》和《孟子》论辩思想和方法比较_第1页
《那先比丘经》和《孟子》论辩思想和方法比较_第2页
《那先比丘经》和《孟子》论辩思想和方法比较_第3页
《那先比丘经》和《孟子》论辩思想和方法比较_第4页
《那先比丘经》和《孟子》论辩思想和方法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那先比丘经》和《孟子》论辩思想和方法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那先比丘经》和《孟子》论辩思想和方法比较摘要:《那先比丘经》反映了印度佛教文化与希腊文明的对话,是印希文明交流史上重要的历史典籍。书中出现的一些论辩思想及方法与中国先秦儒家经典《孟子》有相似的地方。《那先比丘经》中那先运用了辩证思维法、譬喻法、避实就虚法等论辩方法,最终化解了弥兰陀王凌厉的提问并折服了他。孟子擅长使用譬喻法、避实就虚法、类推法等论辩方法劝导君王施行"爱民仁政”之道。两部经典所体现的论辩思想及方法具有极强的伦理性,其旨意深湛,启人神智,发人深思。关键词:那先比丘经;孟子;论辩思想方法;比较;中图分类号:B2

2、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关于《那先比丘经》与《孟子梁惠王》《那先比丘经》大约形成于公元前二世纪中叶前后的作品,它属于佛教''三藏”经典之外的非经典的古典佛教作品。经文描述的是,弥兰陀王,一个类似柏拉图社会理想中的“哲学君主”,他对佛教以外的各种外道经典特别熟悉,并在具体的论辩过程中战胜了这些外道论师。正当他目空一切,在殿堂上大声询问还有没有人与他论辩之时,他身旁的大臣便向他推荐了佛教大师那先。在与那先一问一答的交流中,那先折服了弥兰陀王,不仅为整个被征服的希腊统治地区的印度人民寻得了心理上的平衡,而且也突显了佛

3、教教义的战无不胜的精神力量和智慧火花。弥兰陀王被那先阐述的佛教胜义折伏之后,表示了对世俗王权的厌倦之情,向往佛教的涅槃境界。儒家经典《孟子》是介绍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著作,全书共七篇,261章。其中《孟子梁惠王》章主要讲述的是孟子见梁惠王、齐宣王时阐释儒家学说,规劝君王施行仁政。凸显了孟子的论辩技巧和对儒学的回护与弘扬。二、《那先比丘经》中那先的论辩方法从弥兰陀王与那先的对话中可以看出,那先运用了多种辨证方法,最终化解了弥兰陀王的凌厉的提问。1.辩证思维法。在与弥兰王初次见面时,王这样问那先:卿字何等?那先回答:父母字我为

4、那先。便呼我为那先。有時父母呼我为維先。有時父母呼我为首罗先。有時父母呼我维迦先。用是故人皆识知我世问人皆有是字耳。①P769从希腊文化熏染下成长的弥兰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儒家在先秦时代宣扬的“周礼”,谦逊的问了那先比丘的姓名。接下来,弥兰王的追问就显得有些凌厉。王问那先:“谁为那先者?”王复问言:“头为那先耶?”那先言:“头不为那先也。”王复问:“眼、耳、鼻、口为那先耶?”那先言:"眼、耳、鼻、口不为那先。”王复问:“颈项肩臂足手为那先耶?”那先言:''不为那先。”王复问:'‘髀脚为那先耶?”那先言:"不为那先。”王复问

5、:'‘颜色为那先耶?”那先言:“不为那先。”王复问:“苦乐为那先耶?“那先言:“不为那先。”王复问:“善恶为那先耶?”那先言:'‘不为那先。”王复问:“身为那先耶?”那先言:'‘不为那先。”王复问:“肝、肺、心、脾、肠、胃为那先耶?”那先言:'‘不为那先。”王复问:“苦乐善恶,身心合是五事,宁为那先耶?”那先言:“不为那先。”王假使无颜色苦乐善恶身心无是五事宁为那先耶?那先言:'‘不为那先。”王复问:“声音喘息为那先耶?”那先言:"不为那先。”①P769至此,弥兰似乎还没有明确那先是谁?这也是哲学上的第一问“我是谁或你是谁

6、?”对于抽象的问题,那先如此解答:那先问王言:“名车何所为车者?轴为车耶?”王言:“轴不为车。”那先言:“網为车耶?”王言:“辎不为车。”那先言:“辐为车耶?”王言:“辐不为车。”那先言:“毂为车耶?”王言:“毂不为车。”那先言:“车辕车耶?”王言:“辕不为车。”那先言:“馳为车耶?”王言:“辄不为车。”那先言:“舆为车耶?”王言:“舆不为车。”那先言:“扛为车耶?”王言:“扛不为车。”那先言:“盖为车耶?”王言:盖不为车。”那先言:“不合聚是诸材木著一面,宁为车耶?”王言:“不合聚是诸材木,著一面不为车也。”那先言:“假

7、令不合聚是诸材木宁为车耶。王言不合聚是诸材木,不为车。那先言:'‘声音为车耶?”王言:“声音不为车。”那先言:“何所为车者?”王便默然不语。那先言:“佛经说之,如合聚是诸材木用作车,因得车。人亦如是。合聚头、面、耳、鼻、口、颈、项、肩、臂、骨、肉、手、足、肝、肺、心脾、肾、肠、胃、颜色、声响、喘息、苦乐、善恶,合举名为人。”王言:“善在对弥兰王诸多问题的解答中,那先首先并不直接告诉国王事物的整体性概念,而是以具体的事物“车”为例,层层递进式的提问过程中纠正了弥兰认识事物的片面性。这种辩证的思维追根溯源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8、,我们也可以简单地称之为“启发”o苏格拉底本人认为他的谈话艺术就像为人接生一样。产婆并不是生孩子的人,她只是帮忙接生而已。同样,在对别人问题的解答过程中,解答者只是帮助提问者“生出”正确的思想,因为真正的知识是来自内心的,而不是依靠别人的传授。2•使用譬喻法说理诗人“作善”o那先比丘经六卷中有这样的描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