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622919
大小:58.0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16
《让“探究”奏响科学课新课改“乐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让“探究”奏响科学课新课改“乐章”【摘要】儿童对周围的事物都想问个“为什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调动手脑,给与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通过探究,获取新知,提高科学素养。【关键词】实验探究科学【正文】科学课,是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过程,是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使科学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儿童的世界是充满幻想、充满好奇、充满求知欲的,他们对周围的事物都想问个“为什么”。科学教学应该引导学生通过“为什么”(即探究)的方式对基础的科学原理形成感悟,产生求知欲,使他们在思维和实践的过程中
2、激起更大的探究欲望。一、调动手脑,驱动探究欲望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可以使信息不断的刺激脑细胞,促进思维活跃,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同时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尤为重要。在教学《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这课时,在学生了解物体沉浮的规律后,要求学生实践自制“潜水艇”。有的学生找来矿泉水瓶子,在瓶口分别插入两根吸管,一根插入水里,一根露出水面含在口里。想让它沉,就吸出瓶里的空气;想让它浮,则用口吹进气体,使水排出,在这个实践制作活动过程中,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用操
3、作活动启迪思维,使思维在操作中得到发展。再如教学《空气的热胀冷缩》一课导入时,我问: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会热胀冷缩吗?我们怎样来设计做这个实验观察?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起,很想马上设计出实验方案,于是都提出了很多的实验方法:方法一:通过容器的鼓凸来发现。空气总是充满容器的空间,当容器凹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小;当容器鼓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大。这种方法适用于软塑料瓶、软包装饮料盒。方法二:在烧瓶口套小气球分别放入热水、常温水、冷水中看小气球的变化。方法三:用红墨水封口的液体热胀冷缩装置,观察烧瓶受热或受冷时红墨水的移动情况。为了验证他们的设想,我让他们亲自去
4、实践一番,以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直观经验。又如上《沉和浮》一课时,我让学生回家制造一艘船,比一比谁的船能承受最多的东西。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把学到的知识灵活掌握,灵活运用。“我听了,我会忘记;我看了,我会记住;我做了,我会创造。”一句简单而直白的话说明了在科学实验课中要让学生的每一个器官都参与到实验中去。是动手去“做”科学,而不只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有动手实践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从而形成一种动态的知识结构。二、悉心设疑,激发探究兴趣《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教师
5、应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材中安排的大量探究实验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就是说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为了培养学生乐于的探究精神,在上《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这一课的开始,我先出示各种各样的彩灯,同学们看到五颜六色的彩灯,发出一阵又一阵的“哇”声,他们的情绪高涨,兴趣被激发了。此时,我提出了“这些彩灯是怎样亮
6、起来的呢?”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探究的境地,同时板书课题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内容,并带着问题进入了下一步学习。我又通过让学生一个人组装电路,进行设难让学生发现一个人操很难,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自然地从旧知识的巩固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为本节课学习《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作铺垫,也把学生向往新知的情感调动起来。再如我在教学《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时,我出示了多种岩石的投影片,学生多数对蘑菇岩感兴趣,提出了不少关于蘑菇岩的问题,而对其它的几种岩石没有提出问题。我及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其它几种岩石,并问:“面对这些岩石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一石激起千重浪”,接下来又是学生
7、一连串的发问:“在这几种岩石中,我国哪种岩石最多?主要产于我国的什么地方?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有哪些特点?有哪些用途?……”我及时的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他们有的通过观察研究岩石的形状,有的通过观察研究岩石的产地,有的查找图书资料研究岩石的名称和质地。……本来看似复杂的问题在同学们的探究中迎忍而解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知,做学习的主人。三、巧用“意外”,引导探究兴趣在教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时。我做了两个实验
8、,其中一个是“气球摩擦起电”的实验。这个实验是用毛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