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理念下物理习题教学改革初探~

课程理念下物理习题教学改革初探~

ID:31622472

大小:59.65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16

课程理念下物理习题教学改革初探~_第1页
课程理念下物理习题教学改革初探~_第2页
课程理念下物理习题教学改革初探~_第3页
课程理念下物理习题教学改革初探~_第4页
课程理念下物理习题教学改革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理念下物理习题教学改革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程理念下物理习题教学改革初探〜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应重视对学生终生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为了实现这1目标,我们必须优化习题教学,使之密切联系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和物理实验,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而且通过创新思维与物理知识的有机结合还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当今中考改革的要求:联系实际、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已成为中考命题指导思想中的热点。这几年我都从事毕业班的教学,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开放性综合题的能力,我主要着眼于如何优化总复习

2、中的习题教学这方面的工作,在中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习题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1个重要环节,在通常观念中,习题教学中很难进行创新教育。以前的习题教学是单1模式一一课上老师讲例题,课后学生搞题海战。因此,若能把创新教育运用到习题教学中去,优化习题教学方法,必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更好地推进创新教育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埋怨学生做过多次也讲过多次的题目,仍然考不出来,老师把这1问题简单地归纳为学习不踏实。学生有时会觉得上课是听懂了的,课后却不会做。老师却把这归结为学生上课听不懂。这些

3、认识是不全面的。物理学习本身不是看懂、读懂的,也不是听懂的,而是Idquo;悟懂rdquo;的。因为这些学生平时做题只是机械性记住了过程,没有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时间长了,忘记了也就考不出。上课听懂的也只是过程,仅仅是知道步骤而已,每1个结论都不是学生想出来的,在头脑中没有任何深层次印象,上课教师没有让学生有足够的动脑时间,打出问题后,匆忙给出解题过程和答案,没有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分析为体的能力。长此下去,大部分同学可能就是ldquo;花了很多时间,但却学不好,讲过的会,没讲的不会,刚讲的会,时间长了就不会,甚至是早上讲,晚上就不

4、会rdquo;,老师和学生都在不断地重复劳动。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变老师讲例题为以学生为主体,探究式寻找问题答案,给学生留足动脑动手时间,老师只做必要的引导,排疑解难。例如我在《摩擦力、平衡力》1章的教学中安排了这样1堂习题课:ldquo;如何1题多变?rdquo;1、简单问题引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叠放在1起,受到10N的水平拉力F作用时可以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那么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fA为N,物体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fB为N;若将物体A从B上拿来下来,再用细线与B连在1起后,再放在该地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那么需要的拉力

5、F3应为N。2、问题探究:(1)若物体A单独放在与上题条件相同的地面上匀速直线滑行时所需的拉力为5N,则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为多大?学生回答:因为物体A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直线滑行时受到平衡力作用,所以fl=F=5No教师再问:与A相同的物体B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直线滑行时所受摩擦力为多大?学生回答:与A相同即:f2=F=5N.教师再问:那么上述问题的第1空中fA又是多大?此时学生难以回答。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题中A与B1起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而A在水平方向上又未受到任何拉力,所以A是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情况下作的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1运动定律可知fA=ON

6、。(2)若将A、B两物体叠放在相同的地面上,要使它们能1起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则所需拉力F2应为多少?(如图所示)1234下1页学生回答:F2=2fl=2times;5N=10N。教师再问: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这是因为此时B对地面的压力已是A、B两物体的重力之和,所以摩擦力就变为原来的两倍。(1)若将A、B两物体用线连在1起放在水平地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所需要的拉力F3应为多大?(2)拓展训练:如图所示若不计滑轮自和转轴之间的摩擦,则当B物体受到水平向的拉力F4的作用时,B也恰好能作匀速直线运动,求拉力F4的大小。学生回答:(1)先对A

7、物体进行分析:因为A物体作匀速度直线运动,所以T=fB-一A(2)再对B物体进行分析:因为B物体也作匀速直线运动,所以F4=fA——B+T+f地B=5N+5N+10N=20N3、问题结论:(1)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只可能在物体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的时候。(2)物体在有摩擦的水平地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方向上受平衡力的作用;(2)物体在作滑动摩擦时,若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4、思维方式:从学生已熟知的知识开始分析,层层逼近,逐步拓展。在整个探究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仅仅起了向导作用,学生在运用所学的知识循序渐进

8、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轻松解决了1个难点问题,提高了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潜移默化促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