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地三角函数恒等变换讲解

简单地三角函数恒等变换讲解

ID:31603253

大小:49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15

简单地三角函数恒等变换讲解_第1页
简单地三角函数恒等变换讲解_第2页
简单地三角函数恒等变换讲解_第3页
简单地三角函数恒等变换讲解_第4页
简单地三角函数恒等变换讲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单地三角函数恒等变换讲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年级高一学科数学内容标题简单的三角函数恒等变换编稿老师褚哲一、学习目标:1.了解积化和差、和差化积的推导过程,能初步运用公式进行和、积互化.2.能应用公式进行三角函数的求值、化简、证明.二、重点、难点:重点: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能正确运用此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的证明.难点:公式的灵活应用.三、考点分析: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这两种转化,对于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及恒等变形都有一定的作用,积化和差公式的推导运用了“解方程组”的思想,和差化积公式的推导运用了“换元

2、”思想.高中阶段对这两组公式的教学与考查,只是将其作为基本的训练素材,结果不要求记忆,但同学们要注意体会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三角变换.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1、公式的推导得即(1)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2)(3)(4)公式(1)(2)(3)(4)叫做积化和差公式.其特点为:同名函数之积化为两角和与差余弦的和(差)的一半,异名函数之积化为两角和与差正弦的和(差)的一半,等式左边为单角α、β,等式右边为它们的和差角.在积化和差的公式中,如果“从右往左”看,实质上就是和差化积.为了用起来方便,在积化和差的公式

3、中,如果令,则.把这些值代入积化和差的公式(1)中,就有(5)同理可得,(6)(7)(8)公式(5)(6)(7)(8)叫做和差化积公式.其特点为:同名函数的和(或差)才可化积;余弦函数的和或差化为同名函数之积;正弦函数的和(或差)化为异名函数之积;等式左边为单角θ与,等式右边为与的形式.牢记两组公式的区别与联系,才能正确使用.2、明确公式是由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推导而得,进一步明确三角函数中虽然公式较多,但它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另外,弄清公式的来源及其内在联系,才能更好地记忆和使用它们.例1:把下列各式化为和差

4、的形式.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1)(2)(3).思路分析:利用积化和差公式解题.解题过程:(1)方法1:方法2:(2)(3)方法1:方法2: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解题后思考:(1)只有牢记积化和差公式,解题时才能正确使用.(2)如求的值,可不用积化和差公式,用二倍角公式也可求值,即例2:把下列各式化成积的形式.(1);(2).思路分析:只要将以上两题稍作变形,如将题(1)中的换成,题(2)中的cosx看作,即可直接应用公式进行化积.解题过程:(1)(2)方法1:方法2:解题后思考:(1)只有同名函数的和(或差)才能化

5、为积的形式,因此题(1)中的可化为,题(2)中的可化为.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2)对于形如,可化为的形式,也能达到实现和差化积形式的目的.例3:求值:(1);(2)csc40°+cot80°.思路分析:最常见的方法是降幂扩角及积化和差公式的应用,但对偶式的应用可能会使问题变得更简单.解题过程:(1)(2)解题后思考:三角函数变换的灵活性更多地体现在拆角的灵活性上,题(1)的解题过程对这一点展现得淋漓尽致;题(2)巧妙地运用了对偶式,使解答变得简单.这种方法也可以解形如的求值题.例4:求值:sin6°sin42°si

6、n66°sin78°.思路分析:本题的解法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可以用二倍角公式引起连锁反应,也可用积化和差公式解题.解题过程:方法一:sin6°sin42°sin66°sin78°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方法二:sin6°sin42°sin66°sin78°解题后思考:积化和差、和差化积两套公式的运用灵活性较大.做题时既要注意公式的正确选择,还要认真考虑项与项之间的适当组合.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可以理解为代数中的因式分解,因此,因式分解在代数运算中起什么作用,和差化积公式在三角函数运算中就起什么作用.积化和差与积差化和是

7、一对“孪生兄弟”,两者不可分离,在解题过程中,要切实注意两者的交替使用.在一般情况下,如遇有正、余弦函数的平方,要先考虑降幂公式,然后应用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公式交替使用进行化简或计算.(答题时间:45分钟)一、填空题1.已知,则.高考资源网2.已知,则.3.积化成和差为.4.的值是_______________.5.在中,,则的大小为________.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二、解答题1.已知.(1)求sinx-cosx的值;(2)求的值.2.已知,,,.(1)求的值;(2)求的值.3.已知A、B、C是△ABC的内角,

8、向量,且(1)求角A;(2)若.求4.是否存在锐角和,使得(1);(2)同时成立,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一、填空题1.解析:,且所以.2.3.4.5.解析:由平方相加得若则又二、解答题1.解:(1)由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即..又.,故(2)2.解析:(1)因为,又,所以(1),根据(1),得,,且,故=3.解:(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