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96920
大小:3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5
《高考非选择题类型及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本文拟结合近几年高考全国卷中的非选择题,依据其设问特点,谈谈近几年历史卷中非选择题的几种类型,以及相关的应对策略。类型一历史知识的再认和再现新课标强调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也是应该“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这实际上是要求我们重视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以此作为更高层次学习的基础。近几年的高考中同样注意到这一点,在非选择题部分加强了对再认和再现类知识点的考查。例一,2004年全国卷Ⅲ第38题在中国近代史上,山东是列强激烈争夺的地区之一。1898德国强租胶州湾,山东成为其“势力
2、范围”。回答(1)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初,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发生了什么变化?(2)巴黎和会是如何处理山东问题的?中国代表团和中国人民作出了什么反应?(3)华盛顿会议期间山东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能够得到解决的原因是什么?【解析】:本题主要纵向考查山东问题的由来和解决。题干简洁,信息量小;问题中心明确,线索清晰,比较利于学生组织答案,但仅仅依据题干无法作答,相关史实散落于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现代史的不同部分。例二,2005年全国卷Ⅱ第39题问(4)(材料略,下同):在历史上,以图8(图略)所示地区为中心,兴起了强大的秦国。秦实现全国统一,但二世
3、而亡。(4)简述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所采取的政策措施。【解析】: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包含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等诸多方面,而材料中没有任何关于这些措施的提示与信息,因此要求考生必须在熟悉教材,牢记所有知识点的前提下,从经济的角度来再现相关措施,选择性地作出回答。例三.2004年全国卷Ⅳ第40题问(1)。(1)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种土地政策的基本内容;(5分)说明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改变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解析】:本则材料提供了抗日战争时期土地政策的
4、有关信息,一方面要求再现本阶段的政策内容,另一方面要求结合课本知识,回顾30年代土地革命时期土地政策,通过分析政策内容的变化,总结变化规律。对考生而言,透过历史现象,归纳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须提高的能力之一。上述例题中再认再现型设问具有以下共性:(1)题干中包含“简述”、“指出”和“结合所学知识”等提示性词汇和语句。(2)试题的文字材料比较丰富,往往给考生作答提供一定的启发。(3)要求回答“背景”、“内容”和“表现”等陈述性知识,着重考查基础史实。(4)答案主要来自教材,部分来自所给材料。因此在复习和考试中需要
5、注意的是:全面夯实基础知识,重视主干知识以及细节部分的掌握和巩固,这是答好再认再现型问题的前提;认真细致地审题,确定问题指向和性质,利用有关信息激发记忆,组织答案;留意分值,明确答案中可能出现的要点数量,突出重点。类型二史实和材料观点的比较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也是提高历史思维品质的重要保证。不过,在近几年的文综考试中,对比较能力的考查呈减少趋势,例四,2004年全国卷Ⅳ第37题:葡萄牙、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扩张与英国在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之间存在很大不同。(1)指出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葡萄牙、西班牙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分
6、别处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什么阶段?(2)两中殖民扩张的主要掠夺方式有何不同?(3)两种殖民扩张对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4)摆脱殖民统治的国家到20世纪90年代大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概括经济全球化对它的影响。【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纵向比较分析题,除考查比较能力外,也检测了学生的文字概括能力和对阶段特征的理解。从试题的“比较”要求看,前三问基本上停留在史实层面,在试题没有提示材料的情况下,大部分答案可以依托课本知识来组织。例五,2005年全国卷Ⅲ第37题问(1)和问(2):(1)材料一中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谁签署的
7、?他是什么情况下签署该宣言的?(2)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关于黑人奴隶的规定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规定对解决南北矛盾起到什么作用。【解析】:本题第(1)问属于再认再现型问题,第(2)属于纵向比较型问题。作答时,考生必须首先阅读和理解材料,从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提炼为具体观点,由史识进而联系现实,两个问题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根据以上示例,可以发现比较型题目的设问特征有:(1)主要延纵、横两个方向来命题,强调学科内综合与联系。纵向比较题多着眼于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变化原因;而横向比较题则多侧重于归纳历史事件和历史
8、现象的共性与个性,目前高考非选择题部分几乎没有涉及。(2)提供比较对象、比较内容和比较点,指向性明确,使考生思路能集中在所依托的主干知识上。(3)材料信息和教材知识紧密结合,便于学生借助材料与课本迁移思考。(4)立意清晰,要求通过比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