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88118
大小:4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4
《“层次”之痛困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SG“层次”之痛困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13年12月10日20世纪下半叶,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度、新加坡等国及我国台湾地区陆续建立了技术本科及以上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为生产一线提供了大量高级技术型人才,有效地提升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发达国家及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系完备昭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必须适应现代产业体系的需要。在我国,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开始大规模兴办高等职业教育,当时政策将其定位于专科层次,即所谓“高职高专教育”,这实际上是从认识
2、和实践上误导了一种由“教育层次”来确定“教育类型”的倾向,由此导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及以上层次至今仍是空白。痛!技术人才匮乏凸显培养“层次”缺陷我国传统高等教育体系培养的大多是学术型或工程型人才,难以满足生产一线对技术开发、应用管理人才的需求。近几年更是出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技术型人才供不应求,学术型人才供过于求。一方面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缺乏可持续发展活力,始终给人“低人一级”、“二流教育”、“三等公民”的印象。``SG技术人才匮乏凸显了培
3、养缺陷,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逐渐上移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屹立在国际舞台上,国家正处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加速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和战略选择。因此,亟待突破传统高等教育和传统职业教育的观念,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举办四年制或更长学制甚至弹性学制的高等职业教育。2012年7月,《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强调:“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建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4、和专家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这一全新的提法,是国家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需要,也是确保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基本制度安排,更是高等职业教育自信与尊严的应有体现,关乎到中国高等教育类型的多样和层次的丰富,也影响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制度设计和建设进程。在“大高职”的理念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开始寻求新的突破,一项重大的政策调整正在酝酿,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职业教育本科”制度呼之欲出——尊重经济和教育规律,推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明确办学定位,推进独立学院定型发展;按照区
5、域产业布局,推进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整合发展。``SG难!完善高职教育“层次”面临几大问题职业教育没有得到应有重视。虽然我国职业教育很早就已存在,近代职业教育的发轫甚至比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还早,但由于儒家思想影响和工业化起步较晚的缘故,这一类型教育的发展一直比较薄弱,缺乏足够的社会认同,难以获得应有位置和强力扶持。人才培养没有形成准确定位。多年来,业界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始终飘忽不定,既与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交叉重复,表述上也几经变更,从“技术型”到“技能型”再到“高技能型
6、”,进而到“高端技能型”,直至“高级技术技能型”和“专家级技术技能型”。现在专科层次虽然基本稳定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定位上,但仍局限于技能教育的培养,轻视基础理论和文化素质培养,特别是忽视技术教育的重要性。``SG体系建设没有形成统一认识。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和外延认识还很不到位,有的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就是指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有的主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就是要大幅度提高中职生升高职、高职生升本科的比例,有的觉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就是让一批高职
7、院校升格为应用本科院校、中职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甚至还有的以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就是要大规模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事实上,这些认识都未能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外部适应性、内部适应性和内在协调性这三个方面来准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造成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理解的误区。高职教育没有突破层次限制。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围绕着“专科与本科学历学制衔接”这一关键问题,陆续探索了高职延伸模式(体系内部“专升本”)、联合培养模式(普职之间“专升本”)、分段培养模式(跨类之间“专升本”)以及自考一体化模式(自考分段
8、“专本科”或“独立本科段”)等多种形式,但限于政策制约,职业教育本科的创设总是“难产”甚至“流产”。制度建设没有实现顶层设计。制度设计的不合理导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实上是个“断头”教育。目前国家正着手引进和借鉴国外“应用科技大学”办学模式,遴选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进行试点,这无疑将推动地方高校向以应用技术大学类型为办学定位、加快培养技术和技能人才转型发展。但把目标仅锁定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却没能将国家示范(骨干)院校的整合发展列入试点范围和发展重点,不能不说制度设计仍存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