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空间几何体经典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空间几何体(经典习题)一、选择题:1、半径为的半圆卷成一个圆锥,则它的体积为()A.B.C.D.2、一个正方体的顶点都在球面上,它的棱长为,则球的表面积是( )A. B. C. D.3、圆台的一个底面周长是另一个底面周长的倍,母线长为,圆台的侧面积为,则圆台较小底面的半径为()A.B.C.D.4、棱台上、下底面面积之比为,则棱台的中截面分棱台成两部分的体积之比是()A.B.C.D.5、一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及尺寸如图示(单位:)则该组合体的体积为()A.72000B.64000C.56000D.44000正视图俯视图侧视图6、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中正视图是腰长
2、为2的等腰三角形,俯视图是半径为1的半圆,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A.B.C.D.7、如图,在多面体中,已知平面是边长为的正方形,,,且与平面的距离为,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A.B.11C.D.8、一个棱锥的三视图如图,则该棱锥的体积是()A.B.C.D.9、如图是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侧面积为()A.B.C.8D.12222正视图侧视图11俯视图第8题第9题10、如图为一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则此平面图形可能是选项中的( )11、棱长为1的正方体上,分别用过共顶点的三条棱中点的平面截该正方体,则截去8个三棱锥后,剩下的凸多面体的体积是()A、B、C、D、12、
3、在一个盛满水的三棱锥容器,不久发现三条侧棱上各有一个小洞D、E、F,且知SD:DA=SE:EB=CF:FS=2:1,若仍用这个容器盛水,则最多可盛原来水的()A、B、C、D、22侧(左)视图俯视图222正(主)视图13、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11A.B.C.D.14、一个棱锥的三视图如图,则该棱锥的全面积(单位:c)为().(A)48+12(B)48+24(C)36+12(D)36+2415、正六棱锥P-ABCDEF中,G为PB的中点,则三棱锥D-GAC与三棱锥P-GAC体积之比为()(A)1:1(B)1:2(C)2:1(D)3:216、如
4、右图,某几何体的正视图与侧视图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体积为。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可以是()17、如图,在半径为3的球面上有三点,,球心到平面的距离是,则两点的球面距离是()A.B.C.D.18、若正方体的棱长为,则以该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为顶点的凸多面体的体积为()A.B.C.D.19、(2008海南、宁夏理)某几何体的一条棱长为11,在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是长为的线段,在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与俯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分别是长为a和b的线段,则a+b的最大值为()A.B.C.D.20、(2007宁夏理•8)已知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根据图中标出的尺寸(单位:cm),
5、可得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102010202020俯视图侧视图正视图A.B.C.D.21、(2005全国卷Ⅰ)如图,在多面体ABCDEF中,已知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均为正三角形,EF∥AB,EF=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A.B.C.D.22、(2012年高考(新课标理))已知三棱锥的所有顶点都在球的求面上,是边长为的正三角形,为球的直径,且;则此棱锥的体积为( )A.B.C.D.23、(2012年高考(课标文理))如图,网格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几何体的体积为( )A.6.9.12.1824、(2012年高考(陕西文))将正
6、方形(如图1所示)截去两个三棱锥,得到图2所示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左视图为( )1125、(2012年高考(广东文))(立体几何)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1所示,它的体积为( )A.B.C.D.26、(2012年高考(湖北理))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开立圆术”曰:置积尺数,以十六乘之,九而一,所得开立方除之,即立圆径.“开立圆术”相当于给出了已知球的体积,求其直径的一个近似公式.人们还用过一些类似的近似公式.根据判断,下列近似公式中最精确的一个是( )A.B.C.D.27、(2013年广东理)某四棱台的三视图如图1所示,则该四棱台的体积是()A.4B.C.D.
7、628、(2012年广东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1所示,它的体积为()A.12πB.45πC.57πD.81π2911、(2011年广东理)如图1-3,某几何体的正视图(主视图)是平行四边形,侧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都是矩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30、(2014年新课标Ⅱ理)如图,网格纸上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1(表示1cm),图中粗线画出的是某零件的三视图,该零件由一个底面半径为3cm,高为6cm的圆柱体毛坯切削得到,则切削掉部分的体积与原来毛坯体积的比值为()A.B.C.D.31、(2014新课标1)如图,